乙肝這個疾病的中醫治療措施
乙肝的發生讓我的患者也是承受很多的折磨,在患上乙肝疾病的時候千萬不要忽視治療,應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到我們的乙肝疾病患者早一些遠離疾病,擁有健康,那么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乙肝的中醫治療措施到底有什么?
1、脾虛血虧:肝臟失養型:脾為生化之源,肝為藏血之臟,若脾虛化源匱乏,脾虛血虧,肝臟失養,肝脾虛損,功能低下,抗病能力減弱,不能驅邪外出,致使乙肝遷延難愈。癥見:脅肋隱痛,面色萎黃,肌膚不澤,腹脹納差,大便溏薄,或少寐,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爪甲無華或凹陷。舌質淡白,苔薄白,脈濡細。治應益氣健脾,養血生血兼祛濕通絡。方用補脾生血湯(自擬)黨參(人參)、茯苓、當歸、白芍、桂圓肉、黃芪、阿膠、丹參、赤芍、虎杖、炙甘草、大棗等。
2、脾虛失運:痰瘀互結型:素體脾虛或肝病肝失疏泄,肝病脾虛,運化失司,不能輸布津液,水濕停聚釀痰;或嗜酗酒,恣食生冷肥甘,濕痰內生;或肝病日久,肝腎虛損,陰虛則火旺,煉液成痰,陽虛則寒濕,水泛為痰,痰濕滯留,氣血凝滯脈絡瘀阻,痰瘀互結,致使乙肝遷延難愈。癥見:脅肋剌痛,形體肥胖,面色晦暗,或見赤縷紅絲,肝脾腫大,或有脂肪肝。頭暈心悸,難眠或嗜睡,倦怠乏力,脘悶食差或厭油膩厚味,惡心多痰,大便溏而不爽,朱砂掌。唇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沉細澀或弦滑。治應益氣健脾,運化痰濕兼活血化瘀,方用健運痰瘀湯(自擬)黨參、茯苓、半夏、虎杖、郁金、厚樸、旋覆花、防風、黃芪、蜈蚣(研沖)、山楂、瓜蔞、土鱉蟲、炮山甲等。
并加服“皂礬七蛭丸”皂角、明礬、三七、水蛭等。一日三次,每次服4-6粒。
若脾腎陰虛,煉液成痰。癥見:消瘦,面色黯晦,肝區隱痛或悶痛,口咽干燥,或咽部痰阻,腰膝酸軟,頭暈眼花,煩躁失眠。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應滋養脾腎陰液,除痰活血,方用玄杞蠣貝湯(自擬)玄參、枸杞子、何首烏、山藥、茯苓、牡蠣、川牛膝、大貝母、知母等。
3、脾氣虛弱:運化失司型:肝炎病久體衰脾氣虛弱;或稟賦不足素體脾虛,或勞倦過度飲食不節,脾土損傷,又復感乙肝疫毒(HBV),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正虛邪戀,罹患乙肝遷延難愈。癥見:兩脅緊痛,身困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面色黃白無華,口淡乏味,尿微黃。大便溏瀉或下肢微腫。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微黃,脈緩無力。治應益氣健脾,和胃化滯兼活絡運濕。方用益氣健脾湯(自擬)黨參、白術、黃芪、茯苓、半夏、虎杖、陳皮、麥芽(后下)、神曲、雞內金(研沖)、丹參、炙甘草等。
4、脾胃失運:肝氣郁結型:肝病久治不愈,情懷不悅,抑郁傷脾,或飲食勞倦,思慮過度致傷脾土。脾虛肝郁,脾虛則運化失司,化源不足,抗病能力低下,免疫失調,肝郁則肝失條達,一則橫逆犯脾,再傷脾胃,一則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調,不能驅邪(HBV)外出,致乙肝久治不愈。癥見:脅肋脹痛,胸脅悶脹,攻掌作痛,胸脘痞悶,噯氣,矢氣稍舒,惡心欲嘔,納呆腹脹,大便溏瀉,善太息,情志抑郁。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細弦。治應益氣健脾,疏肝解郁兼活血化瘀,方用扶脾抑肝湯(自擬)黨參、黃芪、茯苓。
關注乙肝疾病的這些中醫治療方法也是很必要的,因為乙肝疾病的發生讓患者承受太多的折磨,我們就要在患上這個疾病的時候早發現早治療,只有這樣才能夠早一些遠離乙肝疾病擺脫一些折磨困擾。也要重視積極的采取預防措施。
-
應該如何正確治療乙肝疾病才好患上了乙肝疾病我們不應該拖延治療的時間,一定要在患上乙肝疾病的時候及早的采取治療措施,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
-
乙肝疾病患者食療方法概述乙肝疾病在現實生活當中困擾了很多的人,一旦患有了乙肝這個疾病我們是不能夠忽視治療的,千萬不要拖延了治療的時間,能夠在患上
-
中醫如何治療乙肝疾病的患上了乙肝這個慢性的肝臟類疾病,我們不應該忽視治療,一定要重視起來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夠早一點遠離乙肝疾病擁有健康
-
中醫如何治療乙肝疾病患上了乙肝這個慢性的肝臟類疾病,我們不應該忽視治療,一定要重視起來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夠早一點遠離乙肝疾病擁有健康
-
乙肝疾病患者食療方法乙肝疾病在現實生活當中困擾了很多的人,一旦患有了乙肝這個疾病我們是不能夠忽視治療的,千萬不要拖延了治療的時間,能夠在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