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細菌性痢疾如何進行護理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細菌性痢疾的出現,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的危害很多,大家在平時生活當中,要注意這種疾病的調理方法,而且要注意護理事項,有效的進行消炎,那么,孩子患上細菌性痢疾如何進行護理?
怎樣治療護理患上細菌性痢疾的患兒呢?
1、抗菌素:根據當地、當時,與病人具體情況來選擇藥物,應選用痢疾桿菌敏感的抗生素,中毒性菌痢應用2—3種抗生素聯合應用,且用靜脈給藥方式,使血液中抗菌素在短時間內達到沖擊的濃度。一般菌痢可采用口服方式,若不能口服者,也可改用靜脈或肌注給藥,常用抗生素有頭孢類、氨芐青霉素等,療程7—10天。待糞便培養陰性后停止。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腹瀉患兒液體和電解質丟失很多。口服補液溶液對輕、中型脫水患兒適用,用量根據情況腹瀉情況和脫水糾正情況來調整,家長要按照醫囑給小兒沖水喝,直到脫水糾正為止。嚴重的脫水或嘔吐不能口服,需靜脈補液給予糾正。
3、中毒性菌痢治療原則為迅速降溫,解除小動脈痙攣,改善微循環。單用退熱劑往往高熱降不下來,應配合物理降溫,如冰帽、酒精擦浴等,同時用1%溫鹽水灌腸,無效者再用冬眠療法,爭取在短時間內將體溫降到36—37度,冬眠時間不超過12—24小時,并積極搶救循環和呼吸衰竭。
4、休息和飲食:菌痢患兒都應臥床休息,按腸道傳染病隔離,消毒處理糞便。無嘔吐或重型菌痢一般不禁食,但要根據病情調整飲食。首先停止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胃腸道負擔。母乳喂養的孩子可繼續喂母乳,可適當減少喂奶次數,喂奶間隔時間適當延長,每次喂奶時間縮短,暫停添加輔食。人工喂養的孩子病初可將牛奶加米湯或開水稀釋后喂。待病情好轉再逐漸增加奶量及輔食,以后慢慢地過渡到正常飲食。年齡較大的孩子應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面條湯等,病情好轉后改為軟飯,再逐漸增加瘦肉、魚、蛋類等以增加營養。
5、支持療法:菌痢伴有營養不良的患兒可輸血漿、白蛋白或氨基酸等,貧血嚴重可少量多次輸新鮮血,以增加抵抗力。
6、保持臀部清洗:腹瀉次數多,患兒容易發生尿布皮炎,因此在患兒每次便后要用溫水清洗臀部,并擦干。應選用吸水性強的,較軟的布做尿布,避免用塑料布墊在孩子的屁股上,或包得過緊。發生尿布皮炎后可選用凡士林、鋅氧油等涂于臀部,每日2—3次,輕者2—3天,重者5—7天即可痊愈。
孩子大便的次數會增多,所以會造成肛門紅腫,因此要注意調理方法,而且也要注意一些護理事項,避免造成疼痛,帶來更多痛苦,平時生活中也要注意保健事項,有效地進行診斷,希望家長注意這種疾病的發展,盡早的治療。
-
對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有可能會傳染給他人,也會給他人帶來疾病的困擾,那
-
細菌性痢疾具體常識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有什么傳播途徑提起細菌性痢疾,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患者多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影響到
-
細菌性痢疾的一些常識概述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的原因以及治療措施提起細菌性痢疾,相信大家都會有所了解吧,這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會有腹瀉等癥狀,還有可能會出現大便出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