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細菌性痢疾的家庭護理要點
細菌性痢疾是小兒的常見疾病,給那小兒帶來了身體上的痛苦,為了減少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的痛苦,家長朋友們就必須要做好小兒細菌性痢疾的家庭護理工作,那么小兒細菌性痢疾的家庭護理要點主要有哪些呢?
小兒細菌性痢疾的家庭護理要點主要有以下五個:
1、隔離與消毒,消化道隔離至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正常后1周。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的餐具要單獨使用,每次煮沸消毒15分鐘。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曬。護理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的家長要注意勤洗手,以防被傳染。
2、注意休息,多飲水,可以給溫白開水、糖鹽水、果汁水等,以補充因腹瀉丟失的水分。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因胃腸功能紊亂食欲減退,同時也為了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應給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米粥、面條湯等。待大便次數減少,病情好轉后改為軟飯,吃些蛋類、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增加營養。
3、做好臀部護理,嬰兒每次大便后要清洗、擦干、涂油,凡士林、魚肝油、蓉酸軟膏或植物油都可以,防止發生臀紅或肛門周圍糜爛。幼兒和年長兒要用柔軟的手紙擦肛門,為了避免因蹲盆時間過長,大便次數過多而引起脫肛,幼兒也可采用尿布。發生脫肛時,可用消毒的油紗布或溫鹽水紗布輕揉托回,家長為此不用焦急,待小兒細菌性痢疾好了,脫肛也就隨之痊愈了。
4、注意腹部保暖,腹部保暖可以減少胃腸的蠕動和痙攣,達到減少疼痛和大便次數的目的。首先要避免腹部受涼,為小兒細菌性痢疾患者穿好蓋嚴腹部。還可以將熱水袋放置腹部,放置時最好讓病兒側臥,以減輕熱水袋對腹部的壓力。
5、每次大便后,家長應注意觀察大便的量和性質,并記錄次數,前后比較才能了解病兒的病情是好轉還是加重,為醫生制定治療計劃提供可靠依據。
細菌性痢疾的診斷標準有以下幾點:
1.不潔史:近周內有不潔的飲食史或與菌痢病人密切接觸史。
2.癥狀:急性腹瀉伴有發冷、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粘液膿血便,左下腹有壓痛。
3.血象: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加。
4.糞便常規:粘液膿血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紅細胞與巨噬細胞;糞便細菌培養:分離到痢疾桿菌;糞便免疫檢測:痢疾桿菌抗原陽性。
5.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腸道癥狀輕或缺如。
6.慢性菌痢:過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瀉兩個月以上。
小兒細菌性痢疾的家庭護理要點主要就是有以上五個,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細菌性痢疾患者應該有個好的心理,細菌性痢疾的影響也是說大很大,說小很小的,只要是細菌性痢疾患者認真的正確的面對疾病,細菌性痢疾在不久的將來是可以治療的.
-
對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有可能會傳染給他人,也會給他人帶來疾病的困擾,那
-
細菌性痢疾具體常識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有什么傳播途徑提起細菌性痢疾,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患者多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影響到
-
細菌性痢疾的一些常識概述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的原因以及治療措施提起細菌性痢疾,相信大家都會有所了解吧,這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會有腹瀉等癥狀,還有可能會出現大便出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