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細菌性痢疾的癥狀是什么
細菌性痢疾的發生會帶給患者很多的后果,細菌性痢疾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細菌性痢疾是夏季的好發疾病,尤其是兒童,更是細菌性痢疾的好發人群。那么,細菌性痢疾有什么癥狀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了解一下不同類型細菌性痢疾的癥狀有哪些。
1.急性典型起病急,畏寒、發熱,多為38~39℃以上,伴頭昏、頭痛、惡心等全身中毒癥狀及腹痛、腹瀉,糞便開始呈稀泥糊狀或稀水樣,最多,繼則呈粘液或粘液膿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數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壓痛明顯,可觸及痙攣的腸索。病程約一周左右。少數患者可因嘔吐嚴重,補液不及時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發生繼發性休克。
2.急性非典型型一般不發熱或有低熱,腹痛輕,腹瀉次數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無肉眼膿血便,無里急后重。病程一般為4~5日。
3.急性中毒型此型多見于2~7歲健壯兒童,起病急驟,進展迅速,突然高熱,反復驚厥,嗜睡、昏迷,迅速發生循環衰竭和呼吸衰竭,腸道癥狀輕或缺如,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4.性菌痢病情遷延不愈超過2個月以上者稱作慢性菌痢,多與急性期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細菌耐藥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也常因飲食不當、受涼、過勞或精神因素等誘發。
急性細菌性痢疾如何變成慢性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急性菌痢主要表現為病急、發熱、腹痛、腹瀉及粘液便等癥狀。若腹瀉遷延不愈,病程超過兩個月者即為慢性菌痢。
小兒得了急性菌痢后應該積極治療,除了注意休息,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之外,還要進行藥物治療,一般可選用復方甲基異惡唑、磷霉素、多粘菌素等。
如果治療不徹底,細菌可產生耐藥性,或小兒本身患有營養不良、免疫低下及有寄生蟲病并存等因素,可使病程遷延而變成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的主要表現為腹瀉遷延不愈,為粘液膿性便或成形便常帶粘液和少量膿血,時有腹痛、腹脹等癥狀。值得注意的是,為大便次數多,明顯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癥狀不明顯。
小兒急性菌痢轉為慢性后,應注意生活有規律,避免患兒吃得過飽或過少,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咕幬锏寞煶虘m當延長,對反復或持久不愈者,除全身藥物治療外,可采用局部灌腸治療。同時可服用維生素B、胃蛋白酶、胰酶等。 病人與帶菌者為菌痢的傳染源。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水傳播,還可通過生活接觸及蒼蠅傳播。要預防菌痢,首先應隔離患兒,患兒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必須隨時消毒治療結束后,停藥3天再作大便培養,連續3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此外,要從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潔食物,加強環境衛生,消滅蒼蠅,保護食品、水源免受污染。
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細菌性痢疾的癥狀,希望可以幫助您及時發現疾病,及時治療。因為,細菌性痢疾的發病率也在呈現上升態勢,其實細菌性痢疾的危害還是很大的。人們要注意細菌性痢疾的常識問題。
-
對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有可能會傳染給他人,也會給他人帶來疾病的困擾,那
-
細菌性痢疾具體常識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有什么傳播途徑提起細菌性痢疾,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患者多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影響到
-
細菌性痢疾的一些常識概述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的原因以及治療措施提起細菌性痢疾,相信大家都會有所了解吧,這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會有腹瀉等癥狀,還有可能會出現大便出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