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痢疾可引起哪些病理變化
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夏秋季節比較多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一旦不幸被傳染上 細菌性痢疾,將會嚴重地影響到患者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給患者帶來痛苦。對于細菌性痢疾可引起哪些病理變化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是略知一二,甚至不知道,所以下文給予做了總結。
細菌性痢疾主要侵犯結腸,特別是乙狀結腸和直腸,病變由下而上逐漸變輕,故臨床常有下痢頻繁及明顯的里急后重癥狀。嚴重病例,病變可波及大腸全部和回腸末段。
細菌性痢疾急性期的基本病理變化為,彌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癥,腸粘膜分泌大量粘液,并有炎性滲出和微小膿腫。病變迅速發展,淋巴小結腫脹并呈凝固性壞死,融合后可形成灰色假膜。壞死組織剝脫后即呈橫列潰瘍,潰瘍一般較小,排列較密,邊緣不規則,且較表淺,偶爾也可較深,但一般只及粘膜下層,故腸穿孔及腸出血機會極少。潰瘍與潰瘍之間的粘膜充血、水腫,有炎細胞浸潤,并有假膜性滲出物覆蓋。
約在發病后一周,*產生抗體,病變逐漸愈合,病原菌被殺滅,臨床癥狀消失。毒素也可引起內臟變性、脾臟單核吞噬細胞增生及肝臟脂肪浸潤、變性或局灶性壞死。此外,相似病變可見于腎小管、心肌及腸系膜,腹膜后淋巴結亦常腫脹、充血。
以上為 細菌性痢疾的典型病理變化過程,但有一些患者(特別是2~5歲的兒童),全身中毒癥狀與腸道病變程度不一致,嚴重 細菌性痢疾病人可有毒血癥癥狀而腸道炎性反應極輕,稱為中毒性 細菌性痢疾。如不及時搶救,短期內可死亡。其腸道粘膜只呈水腫與充血,很少有潰瘍,但大腦及腦干則有彌漫性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及點狀出血,腎上腺皮質萎縮,眼底和甲皺微循環檢查可見小動脈痙攣。
大部分 細菌性痢疾患者經治療后,可獲痊愈。如果治療不當,或延誤,少數患者可轉變為慢性痢疾,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之久。 細菌性痢疾慢性期的主要病理變化為潰瘍性病變、腸壁增厚、潰瘍邊緣粘膜增生,可有息肉形成。潰瘍愈合后,遺留下疤痕,疤痕收縮可導致腸道狹窄。如腸腺開口處被阻塞則有囊腫形成,其中病菌可因囊腫破裂而間歇排菌,使病變頑固難治。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于細菌性痢疾可引起哪些病理變化應該有一個清楚地認識了吧。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預防細菌性痢疾的發生。
-
對細菌性痢疾患者的護理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會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有可能會傳染給他人,也會給他人帶來疾病的困擾,那
-
細菌性痢疾具體常識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有什么傳播途徑提起細菌性痢疾,大家的了解有多少呢?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疾病,患者多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影響到
-
細菌性痢疾的一些常識概述對于細菌性痢疾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該類疾病對自己身體的困擾,并且要對他有深入的
-
細菌性痢疾的原因以及治療措施提起細菌性痢疾,相信大家都會有所了解吧,這是一種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傳染性疾病,會有腹瀉等癥狀,還有可能會出現大便出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