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法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兒童時期再生障礙性貧血非常的嚴重,較多的因素會誘發此病的出現,從而會給患兒的血液方面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危害,大家要深入了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要認真了解相關的治療辦法,下面來看看此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1.雄激素和蛋白合成同化激素治療,雄激素是治療慢性再障的首選藥物。它能促使腎臟產生紅細胞生成素(epo);巨噬細胞產生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肝臟和腎臟存在5β-降解酶,使睪酮降解為5β-雙氫睪酮和膽脘醇酮,后兩者對造血干細胞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促使其增殖和分化,因此雄激素治療必須在有一定量殘存造血干細胞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效果。急性再障有時顯示不出效果,可能與殘存的干細胞太少有關。慢性再障有一定療效。
2.造血干細胞移植,異基因骨髓或直干細胞移植是急性再障的首選治療方法,移植后長期無病存活率可達60%~80%,其適應證一般年齡<20歲,有hla配型相符供者,術前少量輸血或未經輸血,因輸血易使受者對獻血員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致敏,易發生排斥而使移植失敗。預處理一般以環磷酰胺50mg>80%,5年生存率>70%。因此急性再障有移植適應證者應首選異基因骨髓或血干細胞移植,但必須按移植常規進行,盡量減少移植相關合并癥。
3.造血細胞因子治療,由于再障是干細胞疾病,應用造血細胞因子治療近年已有報道。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用epo治再障必須大劑量才能有效;g-csf、gm-csf、il-3治療再障對提高中性粒細胞減少感染,有一定效果,但對改善貧血和提高血小板效果不佳,大劑量應用可能有效,而這種效果常在停藥后隨之消失,有的甚至使粒細胞降至比用藥前更低。因此有人認為,只有在嚴重粒細胞缺乏或合并嚴重感染時應用上述細胞因子,一般不作為常規應用;聯合用藥治療重型再障可提高其療效,如與alg或atg和環孢素a(csa)聯合治療;或csa和雄激素聯合治療等。已有報道alg、csa、甲基強的松龍和rhg-csf治療重型再障效果明顯提高。
4.免疫抑制劑治療,一部分再障患者是由于免疫功能失調,因此近年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目前常用的有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劑量為40mg/(kg·d),靜脈點滴,連用4d,或10~15mg/(kg·d),靜脈點滴8~14d,可同時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用單倍體相合親屬提供的骨髓細胞輸注,在上述免疫抑制治療后應用雄激素,一般認為羥甲基雄酮效果好,副作用輕,3mg/(kg·d),連用3個月后評價療效。有效率20%~80%,多為45%~50%,完全緩解率約占20%,有效病例中15%有復發。從目前積累的病例分析看,療效與不同atg或alg制劑和選擇病例有關。診斷后早期用藥(<6個月)、粒細胞≥0.2×109/l、血小板≥30×109/l效果較好。一般認為療效與病因、年齡無關,聯合應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比單用atg或alg效果要好。藥物反應有發熱、血小板減少、低血壓、血清病反應等;應積極處理。
綜合認識上面的這些知識,我們了解到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措施是什么了,再生障礙性貧血會帶來較多的困擾,也因此會讓孩子的血液健康方面受到了特別嚴重的侵害,希望家長們要提防此病的發生,而且要深入了解相關的治療辦法。
-
如何做好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護理再生障礙性貧血通常在青少年人群發生幾率較高,給予患者帶來的精神壓力是非常大的,由于這是一項會嚴重導致骨髓功能障礙的疾病類
-
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哪些食療方法貧血的類型有很多種,在沒能進行確診疾病類型之前,千萬不要私自的進行滋補,尤其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需要及時通過有效的食療
-
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藥膳是什么所謂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血虛所引起的,除了傳統的藥物治療方法以外,治愈貧血的方式還有很多種,
-
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再生障礙性貧血在生活中的發病率非常高,這種疾病出現以后,經常會使患者產生一些其他的并發癥,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的生命,
-
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方式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也是屬于血液病中很厲害的一種,因此我們對這種疾病應該及時的重視,出現以后及時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