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孩子性早熟的因素及應對方法有哪些
性早熟對于正在享受快樂童年的孩子們,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當孩子患上性早熟之后,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生活引起該病的原因有很多,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該病的引發原因及應對方法:
癥狀
女孩:身高加速增長和骨盆發育;乳房增大,有硬節,腫痛,乳暈著色;大陰唇、腋窩著色和出現色素較淺的長毛;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部疼癢;皮下脂肪增多。
男孩:身高增長加速,出現喉節;睪丸陰囊增大、著色;腋窩、上唇、陰部出現長而細、色淺的長毛;乳暈著色、增大。
檢查
首先要做骨齡測定,拍左手和腕部X線正位片,觀察骨齡發育是否超前;其次做B超檢查,觀察女孩卵巢及子宮發育情況,男孩檢查睪丸和腎上腺皮質等部位;若可疑有腦腫瘤或腎上腺皮質瘤病變,可做腦部及腎上腺部掃描;血清、尿液激素的測定,睪酮和雌二醇濃度增高可見于性腺腫瘤,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患兒,血清17—羥孕酮含量和尿液17—酮固醇排出量增高;最后做促性腺釋放激素刺激試驗,對診斷體內原性性早熟診斷有幫助。
治療
總的治療目的有兩個:一是阻抑第二性征的發育,推遲月經初潮的出現;二是設法改善成年期身高。對真性性早熟選用的治療藥物有早孕酮、醋酸寬普龍、達那唑、安體舒通、酮康唑等,還可使用生長激素,以促進身高增長。這些藥物在使用時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孩子的特點來使用,以防止藥物產生副作用。也可使用中醫中藥治療。在用藥過程中還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注意 拒絕性早熟從4個方面著手
飲食:豆制品
豆腐、豆腐干以及素燒鵝等豆制品,性早熟很可能與長期大量吃豆制品有關。大量食用豆制品會引起孩子性早熟,主要是豆制品內含有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它的化學結構與雌激素十分相似,可以作為雌激素替代物促進成骨細胞生長。豆制品內的植物雌激素如同一柄雙刃劍,對成年人有一定好處但對于孩子卻是一劑“催化劑”,大量服用豆制品,植物雌激素會擾亂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最直接的后果是性早熟。
專家提醒,學齡前的兒童最好不要長期大量吃豆制品,具體吃多少,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建議。
用品:塑料奶瓶
現在很多父母都會為寶寶選擇使用塑料的奶瓶,因為它非常輕便而且不易摔壞。但是,最近美國有一家環保組織有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塑料奶瓶是存在著安全隱患的,最好還是不要使用。研究人員對歐美市場上幾種主要的塑料奶瓶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95%的塑料奶瓶中含有的化學成分Bisphenol(BPA)可能對*免疫系統造成危害,導致肥胖、糖尿病,引發兒童性早熟等疾病,甚至有致癌的可能。因此,專家呼吁人們盡量不要使用塑料奶瓶。
環境:成人環境
不少“兒童模仿成人秀”頻頻出現,其中小女孩各個扭腰、拋媚眼,小男孩學著扮酷樣。著名兒童性早熟專家、兒童醫學中心內分泌科沈永年教授擔心:孩子過早接觸成人的環境,容易誘發性早熟。
專家介紹,兒童出現性早熟,與受到語言、文化環境的刺激有很大關系。不少家長喜歡在孩子面前談及婚姻愛情,但兒童性早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于環境污染,其中,語言和文化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
壓力:學習壓力、睡眠不足
沉重的學業負擔也是孩子性早熟的重要誘因之一。中小學生的上學時間整整比日本同齡孩子早1個多小時,夜晚學習的時間則又要長于日本學生,中國孩子體育鍛煉的時間卻少得可憐。巨大的學業壓力的確誘發了學生的性早熟。中日青少年的體質差距已經敲響了教育界減負的警鐘。日本也曾面臨青少年的性早熟困境,可日本早就開始了學校減負改革。現在,日本的性早熟比例同其他先進國家一樣,已將數字控制在0。6%左右。
正處于發育階段的低年級孩子每日睡眠時間不應少于10小時,睡得少會直接影響生長素的分泌。另外,夜晚長時間人工光源下的學習會嚴重干擾*褪黑激素,從而影響身高。性早熟的孩子因發育提前,往往發育期還沒結束,骨骺就提前閉合,成年以后個子矮小。
上述內容是有關于性早熟發引發原因及應對方法,希望對父母們能夠有所幫助,早發現早治療,還給孩子們一個純真的童年,平時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方面也要特別的注意,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少油膩的食物。
-
了解性早熟的患病原因如果孩子還沒有到正常的發育年齡階段,身體就已經開始出現青春期的一些特征,那么家長朋友們就要警惕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上了性早熟
-
總結性早熟發生的具體原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好,所以家長朋友們孩子提供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這也就導致了,現在生
-
性早熟產生的原因有什么呢孩子患上性早熟后家長們要做什么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孩子的健康是全家最大的幸福,所以家長們要怎樣做呢,孩子為什么會患上性
-
性早熟這個疾病形成原因概述孩子一旦出現性早熟那么對于身體會造成很多的傷害,這樣的疾病在我國是有著很高發病率的,而且在逐年呈現上升的趨勢的確引起了很
-
性早熟產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性早熟疾病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這種疾病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到醫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