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慎防小兒得川崎病
有些患兒出現持續性發熱、舌頭出現楊梅樣、甲床皮膚交界處有大片狀脫皮等癥狀。據兒科專家分析,如果患兒出現以上癥狀,就有可能患有川崎病。
川崎病也就是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特點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專家表示,該病病因尚未明確,相關研究表明該病在急性期存在明顯的免疫失調,在發病機理上起重要作用。川崎病多發于5歲以下的兒童。主要癥狀常見持續性發熱,5~11天或更久,體溫常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常見雙側結膜充血,口唇潮紅,有皸裂或出血,見楊梅樣舌。手足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10天后出現特征性趾端大片狀脫皮,出現于甲床皮膚交界處。還有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頸淋巴結腫脹,以前頸部最為顯著,直徑約1.5cm以上,大多在單側出出現,稍有壓痛,于發熱后3天內發生,數日后自愈。發熱不久即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多見于軀干部,但無皰疹及結痂,約一周左右消退。
專家提醒,絕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呈自限性經過,適當治療可以逐漸康復。但15~30%的川崎病患者可發生冠狀動脈瘤。但如果在10日以內能治好的話,95%可不引起動脈瘤。如果冠狀動脈不發生什么變化,3個月后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即使有動脈瘤,3個月以內治好的,也可以進行普通生活,但慎重起見,要定期做超聲波檢查。
專家強調,孩子雖然發熱,卻還很有精神。雖說食欲稍有下降,也什么都吃。高熱時要注意補給充足的水分。患兒營養不足與機體代謝和消耗增多有密切關。要加強消化道管理,多食用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主張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如雞蛋糕、果汁飲料、豆漿等。避免食用生、硬、過熱、辛辣的刺激性食物。急性發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為主,必要時補充營養物質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證有足夠營養進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
川崎病應該如何的預防對于川崎病的預防措施大家都是想要了解的,因為大家只有在生活中更好的做好預防工作,才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減少癥疾病的發生與傷
-
川崎病應該如何預防川崎病在生活中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病率也是比較高的,川崎病的發生大家是一定要引起重視的,同時也要在生活的
-
川崎病的預防護理措施有哪些提及川崎病三次也很多的人都感到陌生,因為這樣的疾病在生活當中發病率并不高,可是疾病的發生對于孩子健康的危害是比較大的,所
-
川崎病如何進行預防最好川崎病是一種可以讓患者出現嚴重的心血管病變的疾病,這種疾病作為家長一定不可以忽視,除了需要了解其癥狀及時發現及時進行治療
-
川崎病預防的措施川崎病疾病是比較罕見的一種疾病,這樣的疾病發生之后并不太好得到治愈,所以對于川崎病專家建議我們更加有必要做好積極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