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新生兒早發型敗血癥的原因
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期重要的疾病之一,會對兒童的身心發育產生嚴重的威脅,在早產嬰兒中該疾病的發病率更高,危害性也更大。很多家長不清楚新生兒敗血癥的原因,這往往會讓孩子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以下就讓小編總結的關于新生兒敗血癥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細菌因素,細菌感染是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原因,但是并不是感染了細菌就會致病。是否發病主要與病原菌的毒力和數量有關。毒力強或數量多的致病菌進入機體,引起敗血癥的可能性較大。細菌侵入*后是否引起敗血癥,與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細菌的毒力及數量有關。完整的皮膚和粘膜是防止細菌侵入*的天然屏障,破損后細菌易于從此處侵入體內,擠壓皮膚炎癥部位或膿腫時細菌侵入的可能性更大。
嚴重燒傷時,創面為細菌敞開門戶,皮膚壞死、血漿滲出又為細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環境,故極易發生敗血癥。尿路、膽道、胃腸道、呼吸道粘膜受破壞后,若同時有內容物積滯、壓力增高,細菌更易進入血中,保留導尿管、靜脈等血管內留置導管、人工輔助呼吸時插管等,也使細菌易于侵入。*免疫功能正常時,進入血中的細菌迅速被血中防御細胞如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等所清除,而患肝硬變、糖尿病、血液病、結締組織病等慢性病者,可因代謝紊亂、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減低,易招致敗血癥發生;各種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放射治療亦是導致敗血癥發病率高的原因。廣譜抗菌藥物使用后,對藥物敏感的細菌雖被抑制或殺滅,而一些耐藥菌乘機繁殖,亦可釀成敗血癥。
個體因素,敗血癥的發生不僅與細菌因素有關,還與個體因素有關。當皮膚粘膜有破損或發生化膿性炎癥時,細菌則容易侵入體內。*的免疫反應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及特異性免疫反應兩種,后者又可分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兩方面。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不能充分發揮其吞噬殺滅細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細菌量較少,致病力不強也能引起敗血癥。條件致病菌所引起的醫源性感染也逐漸增多。
(1)病人方面的因素:①年齡:敗血癥的好發人群是幼嬰及老人,他們抵抗力差、發病率高。新生兒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更易發生這種病癥。出生體重越小,發病率越高,國內國外都有有關這方面的統計。嬰幼兒時期還可能發生隱性菌血癥,患兒除體溫略高外,找不到感染病灶的根源。這類菌血癥的發生率約為3%~10%。②病菌侵入途徑:嬰幼兒菌血癥起源于皮膚、粘膜及臍部感染者最多。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感染常為大腸桿菌或革蘭氏陰性菌、厭氧菌侵入途徑。呼吸道感染可發生肺炎球菌敗血癥。由于診療技術的發展各種穿刺、內窺鏡檢查、各種管道插管、引流及透析療法、體外循環等手術都使細菌易于進入血流。
(2)病菌方面的因素:① 病原菌數量大分泌毒力強大的內、外毒素、酶和致病因子,侵襲性強,以及侵入門戶血循環充沛,都有利于敗血癥的發生。② 致病菌的種類:隨著病兒年齡的增長和藥物的發展而不斷改變。以往小兒敗血癥的病原菌,除新生兒期可能為大腸桿菌外,較多見的是鏈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其次是腦膜炎球菌與流感桿菌;傷寒及副傷寒、綠膿桿菌等則很少見。自從臨床廣泛應用抗生素以來,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球菌敗血癥已明顯減少。葡萄球菌則因其耐藥菌株增多而更易導致敗血癥。目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陰性表皮葡萄球菌常為敗血癥的主要致病菌。但是,革蘭氏陰性細菌(以大腸桿菌為主)敗血癥的發病率又有超過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的趨向,綠膿桿菌、肺炎桿菌及產氣桿菌、沙雷氏菌、變形桿菌等致病力低的細菌敗血癥也可發生。b組β溶血性鏈球菌已成為新生兒敗血癥常見的致病菌。四聯球菌在新生兒、嬰幼兒敗血癥中也有報告。厭氧菌中以脆弱類桿菌多見。多細菌感染亦有發生。
以上對新生兒敗血癥的治療方法以及發病的原因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只有了解其發病原因才能從根本上預防該疾病的而發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加強相關知識的掌握,對孩子加以關注,配合醫師的建議,積極的進行治療,早日幫孩子擺脫疾病的煩惱,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幸福完整的家。
-
新生兒敗血癥有哪些感染途徑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很常見的新生兒疾病,這種疾病的引起原因也是非常復雜的,而且這種疾病也是一種常見的感染疾病,大家只有了解
-
新生兒敗血癥應該怎樣護理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疾病當中最嚴重的一種疾病,對于這種疾病,多數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在孩子患病的時候,好多家長都不知
-
新生兒敗血癥的危害有哪些在生活中,新生兒敗血癥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在孩子出現這種疾病的時候,應該帶孩子立即就醫,因為這種疾病的危害太大了,影響他們
-
新生兒敗血癥前期時候都有哪些征兆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新生兒疾病,這種疾病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對于馬上就到當媽媽爸爸的夫妻都需要多了解這方面
-
臍帶感染會導致新生兒敗血癥嗎我們都知道臍帶是孕婦在懷孕期間給孩子輸送食物的,這也是孩子可以在媽媽體內存活的原因,在孩子出現以后就需要做好臍帶結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