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糾正小兒厭食
厭食是小兒時期的一種常見病癥,多見于1~6歲兒童多見,長期厭食孩子的身高及體重明顯低于同齡兒童,時間長了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孩子厭食要如何調整呢?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壯成長。可是有些孩子吃飯比喝藥還要困難,實在令許多父母煩惱。怎樣才能讓寶寶不偏食、挑食糾正厭食的毛病呢?我們知道每年的春夏之際是萬物復蘇,草木方萌的季節,同時也是兒童身高增長最快的時間,因此在春夏時節應注意糾正小兒厭食癥的發生。但糾正厭食,用單純的口服中藥往往不能有效改善癥狀,只有利用綜合方法來糾正小兒厭食,才會獲得滿意療效。
一、調整飲食習慣:
許多寶寶厭食主要由于喂養不當形成,所以調整飲食習慣,科學合理的喂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嬰兒期應注意按時規律添加輔食,讓孩子及早接觸并適應不同的口味,為將來斷奶并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做好準備。而幼兒,應盡早養成獨立進食習慣,并對獨立進食予以鼓勵,同時注意不斷變換食物的做法,俗話說“胃以喜食為補 ”,只有食物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才能更好的吸引寶寶進餐。勿片面強調高營養食品,鼓勵孩子多吃蔬菜和粗糧。學齡期兒童,除繼續鼓勵寶寶獨立進食外,應注意讓寶寶專心進食,并注意不要任由孩子吃零食,尤其飯前不要吃零食和甜品,飲料也要少喝,因為飲料多含糖較高,久之,同樣影響寶寶的食欲。讓寶寶多做一些戶外活動,適當的活動有助于寶寶增加胃口。
二、捏脊治療:
對于厭食時間較短的小兒,捏脊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外治方法,由于不用藥物,見效明顯,家長都樂于接受。與傳統捏脊手法不同的是,根據寶寶癥狀表現的不同,在捏脊基礎上,又相應增加一些穴位進行推拿。如大便欠消化或伴腹瀉,推補三關,推補大腸,推上七節骨,揉板門;便秘者,清瀉大腸,瀉天河水,推下七節骨,或瀉六腑、按揉天樞;脾氣急躁,睡眠不安者,推補三關,瀉天河水,加揉小天心;無明顯上述癥狀,則揉板門,推補三關,平推大腸;一般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推拿部位以微紅發熱為度,特別要注意小兒皮膚嬌嫩,推拿手法一定要輕柔,不要推傷皮膚。
三、藥物治療:
厭食時間較長,單純捏脊見效較慢,此時應配合中藥治療,“脾氣通于口,脾和則口能知五味矣”,故治療厭食重在調脾胃,藥物多以健脾為主。如果用中成藥治療效果不佳,應帶孩子到醫院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治療。
四、居家食療方:
對厭食的小兒在日常飲食中,輔以食療有助于糾正厭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小食療方:
1. 山藥薏米粥:薏米100克,山藥50克,煮粥,適合大便不成形、排便次數多的脾虛厭食證。
2. 紅薯蔬菜粥:將50克紅薯,50克白菜,均洗凈切塊或菜末,與100克大米同煮,適于便秘兒童。
3. 黃瓜雪梨汁:將一根黃瓜和一個雪花梨榨汁飲用,適于胃熱便秘。
4. 百合蓮子粥:取鮮百合100克或百合干50克,蓮子50克,大米100克,洗凈煮粥,適于胃陰不足,睡眠不安的厭食證。
5. 山藥紅棗粥:山藥50克,大棗10枚,小米100克,煮粥,適于脾虛厭食證。
6. 苦瓜綠豆粥:取苦瓜50克,赤小豆、綠豆各50克,扁豆50克,大米100克煮粥,適于夏季厭食證
上述內容介紹了寶寶厭食的調整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當寶寶厭食時家長要調整寶寶的飲食習慣,讓寶寶合理的搭配飲食少吃零食。嚴重時刻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帶寶寶到醫院讓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治療。
-
小兒神經性厭食原因揭秘小兒神經性厭食是一種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疾病。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是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
-
小兒神經性厭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小兒神經性厭食是指小兒由于心理或行為問題而拒絕進食,導致體重減輕和營養缺乏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多發于女性,通常發生在青春
-
小兒神經性厭食是怎么引起的?小兒神經性厭食是指嬰幼兒時期逐漸出現的食欲下降并且有明顯的生長發育遲緩,但沒有其他器質性疾病的情況。通常來說,小兒神經性
-
小兒厭食癥典型癥狀是有哪些小兒厭食癥是近年來發病率很高的一種小兒疾病,這種疾病發生,由于還會帶來很大的傷害,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飲食,從而還會導
-
小兒厭食癥會有哪些常見的癥狀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按說孩子不會患有小兒厭食癥這種疾病,但是現在還是有不少孩子會出現小兒厭食癥這種疾病,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