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容易出現哪些治療誤區
我們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腹瀉,但是這種疾病不僅出現在成年人身上,嬰兒以及孩子都經常容易受到腹瀉疾病的影響,因此我們家長對腹瀉疾病應該正確地掌握,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遠離腹瀉,那么嬰兒腹瀉出現后,常見的治療誤區有哪些呢!
1. 濫用抗生素:腹瀉的病因很多,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的腹瀉也不一定完全是細菌引起的。小兒腹瀉多數系病毒感染和消化不良所致(占80%以上),細菌感染而致腹瀉只占少數,但不少兒科醫生常不問青紅皂白,一概用抗生素。這種做法不僅浪費藥材,更嚴重的是使不少患兒毫無必要地遭受抗生素毒副作用的侵害,甚至出現耳聾、腎損害、嚴重過敏反應等。舉例說明,小孩子常見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引起,此時如果用抗菌素,不但治不好腹瀉,還會加重腸道菌群的紊亂,延長病程。對于一些因為天氣忽然變化或喂養不當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也根本不用抗菌素,用些腸黏膜保護劑等,一般來說就可以了。只要患兒大便是水樣便,一般都不需服用抗生素。
2. 不重視補液:由于頻繁的腹瀉,患兒容易脫水。家長只顧忙亂喂藥,忘了給孩子補充液體,不知補液是最重要的治療,沒有足夠的耐心。其實早期可喂口服補液鹽水,應該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鐘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這樣積少成多,約4-6小時即能糾正脫水。如果孩子腹瀉較重,脫水明顯,就應帶孩子去醫院看兒科醫生,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補液。
3. 腹瀉應該禁食:以往患兒腹瀉,為了讓胃腸道得以休息,比較強調限制飲食,或干脆禁食。近年來,專家們認為禁食有害無益。特別是在腹瀉大量丟失水分的情況下,會加重脫水和酸中毒;同時進食太少,孩子處于饑餓狀態,會增加腸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瀉。所以,孩子腹瀉時,不必禁食,應該多補充水分,特別是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粥、面條等。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給予適當的飲食,孩子即使腹瀉次數多一些,也會逐漸好起來的。
4. 腹瀉就要馬上止泄:許多家長治病心切,要求馬上要給孩子止泄,否則就認為你水平差。其實腹瀉就象發燒一樣的道理,也是機體的一個防御的反應,身體里有了“臟東西”,它就要設法排出去,例如得了痢疾的孩子,如果用厲害的止泄藥,腸道內的“膿”排不完全,反而會加重病情。又例如秋季腹瀉,是自限性疾病,一般腹瀉要一周左右,不可能馬上好,住院主要是補液治療,防止脫水引起并發癥。有些家長不理解,意見很大,他們認為在醫院沒有治療效果。另外,臨床上偶爾也用復方苯乙哌啶止瀉。苯乙哌啶是一種抗腸蠕動藥物,具有較好的止瀉作用。 但是,苯乙哌啶的“致命弱點”一直未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就是它有嚴重的神經毒性。用苯乙哌淀止瀉,對于中樞神經尚未發育健全的小兒來說,可影響大腦功能發育。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發出呼吁,要求各國衛生管理部門采取措施,停止該藥的臨床應用。
5. 腹瀉就要打吊針: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是治療小兒急性腹瀉脫水行之有效的一種首選療法,對于輕度中度脫水都有很好的效果。只要喂養得當,孩子完全免去皮肉之苦。但是小嬰兒要慎用,要稀釋后用,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按照病情,一般腹瀉癥狀只需口服補充水分,而輸液只針對出現脫水癥狀的患兒,目的不是止瀉,而是補充水分。
6. 腹瀉是小毛病,自己吃完藥就行。這種行為如治療不當,將導致慢性腹瀉、營養不良。
7. 大便次數多就是腹瀉:6個月以下的嬰兒,尤其是一些吃母乳的嬰兒,雖然每日大便可達6~7次,甚至上十次,呈黃綠色,較稀,含白色顆粒或小奶瓣,甚至粘液,但無膿血,鏡檢下僅見脂肪球無紅細胞、白細胞,嬰兒精神和食欲良好,無發燒、嘔吐等腹瀉常有的伴隨癥狀,體重增長正常。此時不必擔心,也不必用藥,更無需為改變大便性狀而改吃牛奶。一般在添加輔食后生理性腹瀉自然痊愈。
溫馨提示,嬰兒腹瀉的一些治療誤區,專家給出了介紹,希望家長能夠正確地對待這些問題,專家在文章中提出,大便次數多就是腹瀉,希望家長及時的幫助孩子進行正確治療,專家提出了中醫推拿按摩治療的方式,希望給患者帶來幫助。
-
小兒腹瀉有什么治療常用藥物小兒腹瀉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病率是很高的,這種疾病發生后大家只有消除病因,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夠幫助寶寶
-
小兒腹瀉有哪些治療藥物小兒腹瀉是寶寶最常見的一種疾病,雖然是常見疾病,但是給寶寶帶來的痛苦卻是非常大的,因此小兒腹瀉這種疾病發生以后,通常都會
-
小兒腹瀉如何進行食療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生理食物或者不干凈的食物都可以能導致小兒腹瀉的方式,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進行飲食調節的時候都不能對癥下
-
小兒腹瀉需要如何治療小兒腹瀉主要的易感人群就是6-24個月的孩子,主要癥狀就是先吐后泄,同時有可能會出現發熱,大便一般呈稀水樣或者是蛋花樣,如果
-
小兒腹瀉常用的治療藥物是什么隨著醫學水平不發達,臨床上用于治療疾病的藥物也是比較多的,而對于小兒腹瀉的常用治療藥物也是比較多的,因此很多的家長在給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