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經規律和經期癥狀判斷月經不調
中醫治療月經不調,一般會從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著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了解清楚自己的狀況時,才有可能對癥治療。那如何正確判斷月經不調?月經不調有哪些類型呢?姐妹們可以從行經規律和經期癥狀來判斷。
從經期時間來看——
1、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即半個月來一次月經),連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
2、月經后期:月經周期超過35天,連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
3、月經先后無定期:月經周期或先或后,均超過7天以上,并連續3個月經周期以上。
4、月經過多:月經量較正常明顯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5、月經過少:經期雖準,但月經量較正常明顯減少,或經期不足2天,經量少。
從經期癥狀來看——
1、屬血熱型的,癥見月經不調,經血色紅或有紫塊或深紅,質粘而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干,咽干口燥,顏面潮紅,尿黃便結,舌紅苔黃。
2、屬肝郁化熱型的,癥見月經不調,經行不暢,胸脅乳房及小腹脹痛,胸悶不舒,煩躁易怒或善嘆息,噯氣食少,經血色紅或紫,舌邊尖紅,口苦咽干,苔薄黃。
3、屬氣虛型的,癥見經行先期,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
4、屬血虛型的,癥見經期錯后,量少色談,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腫,少寐多夢,面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苔。
5、屬血寒型的,癥見經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薄白。
6、屬氣滯型的,癥見月經延后,量少色暗有塊,小腹脹甚而痛,胸脅乳房脹痛,舌質暗。
7、屬血瘀型的,癥見月經錯后,或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或刺痛,血塊排出后其痛減輕,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
中醫如何治療女性月經不調呢?
看著以上的種種,姐妹們先別頭暈,這些都是中醫治療月經不調必須了解的事宜,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了解清楚自己的狀況時,才有可能對癥治療。中醫治療月經不調,一般會從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著手。例如:
1、補腎:中醫認為經水出于腎,故調理月經的根本在于補腎。通過調理使得腎氣充足,精血旺盛,則月經自然通調。補腎法以填補精血為主。
2、扶脾:中醫認為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補脾胃可以充足身體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陽為主。
3、疏肝:中醫認為疏肝理氣的目的在于調暢氣機,疏通氣血,如果氣血調和,則月經通調。疏肝法須掌握郁結之主政。
中醫認為月經失調多因肝、脾、腎三臟,氣血、沖任二脈功能失調,外受風、寒、濕等邪所致。中醫辨證在于了解機體的內在環境,從患者的體質、病因、病理、病證的實質考慮,在治療上要使機體達到氣血充沛,臟腑功能協調,在發揮機體本身作用后恢復性腺軸的功能。
-
應當怎樣進行月經不調的檢查診斷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是生活中女性朋友們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平時忙于工作,照顧家庭,也導致很多女性朋友出現月
-
月經不調的診斷方法都有哪些對于月經不調的疾病,相信我們大家都是了解的,不過對于月經不調的具體的發病原因和判斷依據,我們就不清楚了,對于這些知識,我
-
月經不調的中醫診斷方法都有幾種生活中不管出現什么樣的疾病大家一定要有正確的診斷方法,才可以幫助更多的患者早日診斷病情,早一天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而對
-
月經不調的中醫診斷方法有幾種呢月經不調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這種疾病也是女性朋友們的常見疾病,月經不調疾病的發生大家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了,
-
月經不調應該怎么診斷在生活中,患上月經不調的女性朋友有很多,而且很多人對于此病也不是很重視,不過對于此病也不重視,可是對于月經不調的具體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