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此病出現后會讓很多患者陷入痛苦中,給他們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了嚴重傷害,肺結核疾病出現后只有及早的防治,就會遠離此病,生活中引起此病的原因也有很多,到底具體是有哪些原因引起的呢,來就看小編的詳細介紹吧。
肺結核病的病因
結核病失控的原因主要是:①耐藥菌株出現:全球現有5000萬人感染耐藥結核菌,我國1990年流調顯示,初始耐藥率為28.1%,屬高耐藥國家;②艾滋病流行;HIV大量破壞CD4T細胞造成免疫缺陷而促發結核病,并且互相促進死亡。HIV合并耐藥結核菌感染,對結核病的控制造成極大威脅;③由于世界性交往頻繁,入口流動大,更增進了結核病的蔓延。
病原學:結核分枝桿菌屬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現在一般稱為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mycobac2terium tuberculo一sis complex),包括結核分枝桿菌、生分枝桿菌、非洲分枝桿菌和鼠分枝桿菌。此外,從生的結核性乳腺炎病變中分離到的生結核分枝桿菌株,通過多年長期人工培養,減毒成卡介苗菌苗株或直接稱為卡介苗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bovic,BCG),人們也常將其列入此復合群內。其中結核分枝桿菌、生分枝桿菌和非洲分枝桿菌是引起人類結核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感染后的病理進程和臨床表現相近,對現有抗結核藥物反應性(除生分枝桿菌對吡嗪酰胺不敏感外)也大體相同。結核分枝桿菌細長而稍彎,(0.3~0.6)μm x(1~4)μm兩端微鈍,無運動能力,無莢膜、鞭毛和芽孢。為需氧菌,不易染色,染色后,即使用酸性酒精沖洗亦不能脫色,故稱為抗酸桿菌。對外界環境中物理和化學因素抵抗力較強,在陰潮處能生存5個月以上,用5%一12%甲酚皂(來蘇)溶液消毒2~12小時和70%的酒精消毒2分鐘,可殺滅結核分枝桿菌;但結核分枝桿菌不耐熱,亦對紫外線敏感,煮沸1分鐘或在陽光下暴曬2小時,即可被殺滅。最簡便的滅菌方法是直接焚毀帶有病菌的痰紙。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緩慢,增殖一代需15—20小時,生長成可見的菌落一般需4—6周,至少亦需3周。
結核分枝桿菌菌體含有類脂質、蛋白質及多糖類組成的復合成分,與其致病力、免疫反應有關。在*內,類脂質能引起單核細胞、上皮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而形成結核結節;蛋白質可引起過敏反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多糖類則參與某些免疫反應(如凝集反應)。
Mitehson菌群假說指出,在宿主體內,藥物敏感的結核分枝桿菌可能存在四個菌群:①A群:快速生長群,存在于細胞外,也包括持續緩慢生長的細菌,致病力強,傳染力大,多存在于浸潤型病灶內,空洞壁內或空洞內,易被抗結核藥物所殺滅,尤以異煙肼、利福平及鏈霉素效果最好,起主要殺菌作用。②B群:在炎性環境下如巨噬細胞內的酸性環境下受到生長抑制的菌群,繁殖緩慢;吡嗪酰胺在pH<5.5時,殺菌效果較好。③c群: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顯示突發代謝而非生長的菌群,存在于干酪壞死灶內,生長環境對細菌不利,結核分枝桿菌常呈休眠狀態,偶爾發生短暫的生長繁殖,僅對少數藥物如利福平敏感。④D群:是完全休眠菌群,基本上無代謝活性的細菌。任何藥物對其無作用,其消亡主要依靠機體的免疫功能。
試驗研究證實,結核分枝桿菌在和藥物短時間(6~24小時)接觸后,仔細除去藥物,結核分枝桿菌并不能恢復生長,它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后存活的結核分枝桿菌才能再度生長。這個重新生長的時間即為該藥的延遲生長期。由于藥物種類、藥物濃度以及接觸時間不同,延遲生長期有無與長短也不一致,如抗結核藥物中氨苯硫脲不能使結核分枝桿菌延遲生長。
基于結核分枝桿菌自身的菌群特性和生長延遲特性,這兩種特性奠定了抗結核藥物方案的選擇、療程和間歇用藥的依據。
耐藥是結核分枝桿菌重要的生物學特性,我國耐藥結核病疫情較為嚴重,耐多藥肺結核的控制目前已成為全球研究的熱點之一,耐藥可分為:天然耐藥和獲得性耐藥、原發耐藥和繼發耐藥、交叉耐藥等。根據耐藥品種又可分為:單耐藥(指結核分枝桿菌對任何一種一線抗結核藥物耐藥)、多耐藥(對一種以上一線抗結核藥物耐藥,但不包括同時對異煙肼、利福平耐藥)、耐多藥(MDR—TB:bfultidrug—resistant TB,對兩種以上至少異煙肼和利福平抗結核藥品耐藥)和嚴重耐藥(XDR—TB:Extensive—drug—resistant TB,即在MDR定義的基礎上,同時對氟喹諾酮類耐藥和對一種或多種注射用抗結核藥耐藥,包括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卷曲霉素)。后兩種耐藥(MDR,XDR)已對結核病治愈構成威脅,特別是XDR。耐藥性的產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患者依從性、藥物質量、醫源性不規范用藥等與此有關。
流行病學特征:
(一)全球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目前全球有近1/3的入口(20億人)已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全球80%以上的結核病集中在印度、中國、俄羅斯、南非、秘魯等22個國家。2004年結核病患病人數為1500萬,新發結核病病人約990萬,170萬人死于結核病。
(二)我國疫情
1.我國在2000年進行了第四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結核病流行特點為:
(1)高患病率:全國活動性肺結核患病率為367/10萬、痰涂片陽性(簡稱涂陽)肺結核患病率為122/10萬,結核分枝桿菌陽性(含涂片陽性和培養陽性,簡稱菌陽)肺結核患病率為160/10萬。估算全國有450萬活動性肺結核病人,其中涂陽肺結核病人150萬,菌陽肺結核病人200萬。
(2)高耐藥率:在全國200萬菌陽肺結核病人中,有耐藥病人55.5萬,即全國有l/4以上菌陽肺結核病人為耐藥病人。
(3)高死亡率:每年約有13萬人死于結核病。是傳染病中單一病種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
(4)高感染率:全國有近半的入口約5.5億曾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5)遞減率低:1990—2000年間涂陽肺結核患病率和菌陽肺結核患病率平均年遞減率僅為3.2%和3.6%。
(6)農村疫情高于城市。
(7)青壯年結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15—59歲年齡段的涂陽肺結核患者數占全部涂片陽性的61.6%,青壯年結核病死亡人數占結核病死亡總人數的48%。
(8)HIV/AIDS的出現將加重結核病控制的難度。
(9)地區患病率差異大:西部的患病率水平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東部地區低于平均水平。
(10)實施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一coarse直接面視下短程化療)項目的地區患病率低。
2.世界衛生組織2006年全球結核病控制報告
顯示我國結核病疫情仍然十分嚴重。中國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我國每年結核病發病人數為133萬,占全球的15%。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印度。
3.我國傳染病發病網絡報告
顯示肺結核發病和死亡數始終位居各種傳染病之首位。肺結核患者中,3/4是最具有生產能力的青壯年。因此,結核病在我國已成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制約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疾病之一。
(三)結核病流行環節具有的三個要素
1.傳染源:是結核病流行的主要環節。結核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涂陽培陽的繼發性肺結核患者,未經治療的排菌結核病患者的傳染性最大。傳染性的大小取決于患者排出結核分枝桿菌量的多少,化療后的患者痰中結核分枝桿菌的數量呈對數減少,結核分枝桿菌的活力也減弱或喪失。
2.傳播途徑:飛沫傳播是肺結核的主要傳播途徑,經消化道和皮膚等其他途徑傳播現已很少見。肺結核患者通過咳嗽、打噴嚏、大笑或大聲說話等方式把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痰液的微粒排到空氣中,1一10μm小的微粒能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能被人吸入肺泡而有可能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機體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均是結核病的易感人群。如嬰幼兒、老年人、HTV感染者、免疫抑制劑使用者、慢性疾病、矽肺、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等都是結核病的易感人群;另外生活貧窮、居住擁擠、營養不良人群以及由自然感染率低的地區移居至結核病高發地區的新移民,因缺乏對結核分枝桿菌的獲得性特異性免疫力低下而成為易感人群。
發病機制: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呼吸道感染是肺結核的主要感染途徑,飛沫感染為最常見的方式。傳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結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陽性、未經治療者)的痰液。感染的次要途徑是經消化道進入體內,經皮膚、泌尿道感染極少見。少量、毒力弱的結核分枝桿菌多能被*免疫防御機制所殺滅,當大量毒力強的結核分枝桿菌侵襲,而在*免疫力不足時,感染后才能發病,發病占感染者的l0%左右。
(一)免疫與變態反應
*對結核分枝桿菌的自然免疫力(先天免疫力)是非特異的。接種卡介苗或經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獲得的免疫力(后天免疫力)則具有特異性,能將入侵的結核分枝桿菌殺死或嚴密包圍,制止其擴散,使病灶愈合或局限。*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因具有免疫力,多不發展成結核病。鍛煉身體有助于增強免疫;反之則容易受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而發病,或使原先穩定的病灶重新活動。
結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細胞免疫,表現為淋巴細胞的致敏與巨噬細胞功能的增強,入侵的結核分枝桿菌使T淋巴細胞致敏,當再次接觸結核分枝桿菌時,可釋放出多種淋巴因子,使巨噬細胞聚集在細菌周圍,吞噬并殺滅細菌,形成結核結節,使病變局限。
結核分枝桿菌侵入*后4—8周,*組織對結核分枝桿菌及代謝產物所發生的敏感反應稱為變態反應。局部出現炎性滲出,甚至干酪壞死,常伴有發熱、乏力及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結核分枝桿菌體的多肽、多糖復合物與其免疫反應有關,而其脂質及結核蛋白則與變態反應有關,二者常同時存在。免疫對*起保護作用,而變態反應則通常伴有組織破壞,變態反應過強對*不利,對細菌亦不利。總之,入侵結核分枝桿菌的數量、毒力及*免疫力、變態反應的高低,決定感染后結核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
(二)初感染與再感染
給豚鼠初次接種一定量的結核分枝桿菌,約10~14天后,注射部位發生紅腫,逐漸形成潰瘍,經久不愈,結核分枝桿菌大量繁殖,到達局部淋巴結,并沿淋巴結及血液循環致全身播散,豚鼠易于死亡,表明豚鼠對結核分枝桿菌無免疫力。如將同樣結核分枝桿菌注入4—6周前已受少量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豚鼠內,則所發生的反應與上述不同。注射后發熱2~3天后,局部組織出現紅腫潰瘍、壞死等劇烈反應,但不久即結痂。局部淋巴結并不腫大,不發生全身結核播散,亦不致死亡,因已有免疫力。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再感染與初步感染所表現出不同反應的現象,稱為柯赫(Koch)現象。
小兒初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細菌被吞噬細胞攜至肺門淋巴結(淋巴結腫)并可全身播散(隱性菌血癥),此時若機體免疫力低下,可能發展為原發性結核病。在成人有一定免疫力,此時再感染,多不引起局部淋巴結腫大,亦不發生全身播散,而在再感染局部發生劇烈組織反應,病灶多呈滲出性,甚至干酪樣壞死、液化而形成空洞。
引起肺結核疾病的原因就是這些了,我們一定要將此病的發病原因了解透徹,因為只有認清了病因,才能準確的判斷疾病,對治療是有很大幫助的,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飲食,戒煙戒酒,遠離危險和不良的是環境,就能降低肺結核疾病的發病率。
-
肺結核的引起原因是哪些說起肺結核這種疾病大家應該是很了解的,這種疾病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發生以后,患者會有明顯的痛苦,大家只有了
-
肺結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生活中還是會有很多人們都會出現一些疾病,肺結核這個疾病就是其中的一種,大家一定要了解引起肺結
-
生活中誘發肺結核有哪幾種原因雖然肺結核這個疾病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種高發的疾病,肺結核的發生也讓很多患者都是比較困惑的,但是大家對于誘發肺結核的幾種原
-
生活中誘發肺結核的原因是什么對于生活中誘發肺結核的原因大家都是想要了解的,因為肺結核這種活動就會很高的發病率,我們只有了解到誘發的原因也能夠積極的做
-
生活中引起肺結核的原因都存在哪些肺結核發病率一直都比較高的,但是對于這種疾病很多人都是抱著比較恐懼的態度生怕自己會患上這種疾病,但是又不了解這種疾病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