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的注意事項和后遺癥
人們也都應該知道肺結核是屬于傳染類的毛病,而當患上這種病大家就應該采取一些解決的辦法來處理,尤其是肺結核的出現會讓患者感到很不舒服,因此在面對這種疾病的時候更是要多注意和好好的治療,那么,肺結核的注意事項和后遺癥?接下來大家就去看看吧。
結核病是人類疾病中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人類與之斗爭了數千年,但至今結核病仍在全球流行,對人類健康與生命均構成嚴重威脅。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由于耐藥結核菌的產生與擴展,結核菌與*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以重感染以及許多國家結核病控制規則的不完善,使得全球結核病商情呈明顯上升趨勢。在全球所有傳染性疾病中,結核病已成為成年人的首要死因。每年全球的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超過艾滋病、瘧疾、腹瀉、熱帶病死亡的總和,并導致30萬兒童的死亡。據WHO發表的公報,1997年全世界共查出新的結核病700多萬例,近300萬人死于結核病。
愈來愈多的結核菌有耐藥性,是使結核病可能再次成為難治之癥及疫情上升的主要因素。化學藥物是目前控制結核病的最有力武器,95%以上新發病患者通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可獲得治愈,并能防止耐藥性的發生。但如果用藥不當或管理不善,如患者不規則服藥等均可導致治療失敗,進而產生耐藥病例及對多種藥物耐藥的結核菌的進一步傳播。因受耐藥結核菌感染而發病的患者,化學藥物往往難以發揮作用。
此外,據估計目前全球有5000萬難民及移民,其中一半已感染結核菌,由于其生活的流動性與特殊性,一旦發病通常難以接受合理治療,亦是造成結核病特別是耐藥結核病播散的原因之一。WHO估計,當今全球至少有2/3以上患者處于發生多種藥物耐藥的危險中。高耐藥率及多種藥物耐藥結核菌的不斷擴散,將使結核病難以用現有的化學療法加以控制。
結核病疫情迅速增長的全球性趨勢,已對國際公共衛生提出了嚴峻挑戰。為此,WHO于1993年4月向全世界宣布:全球處于結核病緊急狀態。WHO迫切希望能通過其歷史上首次采取的這一不尋常的舉措,喚起世界各國政府與各國際組織對控制結核病疫情的高度關注。
建國以來,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逐步開展與加強,取得顯著成績,但至今結核病仍然嚴重危害我國人民的健康,流行形勢也十分嚴峻。全國結核菌感染者近3.3億,現有肺結核患者590余萬,約占世界結核病患者的1/4。每年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高達25萬,為各種傳染病死亡人數總和的2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地區對結核病的診斷不規范、治療不徹底,致使我們結核病患者中耐藥者所占比例高達28%~41%,出現大量復治患者。
肺結核的病因明確,防有措施,治有辦法,但只有認真作好治療、管理、預防及檢查各個環節,切實做到查出必治、治必徹底,才有可能使結核病流行情況有所改善,直至控制。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及增強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等,是控制結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則。卡介苗可保護未受感染者,使受感染后不易發病,即使發病也易愈合。有效化學藥物治療(化療)對已患病者,能使痰菌較快陰轉,但在其陰轉之前,尚須嚴格消毒隔離,避免傳染。為此,抓好發現患者、正確治療與接種卡介苗等均至關重要,各級防治網可為落實上述各項措施提供保證。
一、防治系統
建立與健全各級防癆組織是防治工作的關鍵。防治機構(衛生防疫站、結核病防治所)的工作包括:調查結核病流行情況、制訂防治規劃、開展宜傳教育、培訓防治骨干以及評估防治效果與經驗交流等。應將結核病納入初級基層衛生保健,使防治工作落實在廣大農村。
二、發現患者
結核病的傳染源是排菌患者。一個涂片陽性排菌者,每年可傳染5~10人。因此,當前全球的防治策略,是將發現與治愈涂片陽性(排菌)肺結核患者作為主要問題。治愈排菌患者,有助于控制傳染原及改善疫情。
無癥狀患者,須主動尋找。集體肺部X線檢查可發現早期患者,但大多仍因某些癥狀就診后才發現,可疑者應進一步作查痰等相關檢查。對結素強陽性兒童的家庭成員,或痰涂片陽性耐 水經治療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常可發現肺結核患者。有的患者有癥狀而就診于綜合醫院,經X線檢查確診,是我國目前發現患者的主要渠道。確診病例應及時合理化療或介紹至結核病防治機構接受督導化療,定期隨訪,直至痊愈。
三、管理患者
對肺結核患者進行登記,加強管理。結核病需長期治療,因此,尋求一種安全、有效、順應性好、不易產生耐藥且經濟的抗結核病療法很重要。WHO于1995年提出“控制傳染源”和“監督治療+短程化學治療”(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DOTS)的戰略,其優越性在于增進醫患雙方合作,對非住院患者實行經濟、統一、制度化的全面監督化學治療。我國及其他一些國家采用DOTS療法取得的經驗認為,DOTS應將治療結核病主要責任落實到醫務工作者身上,從而可保證患者規律用藥,提高治愈率。
四、治療場所
合理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不僅可治愈結核病,且使痰菌陽陰轉,消除傳染源。高效抗結核藥物在家中或在醫院治療效果同樣滿意。目前僅少數癥狀嚴重或有并發癥者,才需短期住院。
五、卡介苗接種
卡介苗(BCG)是活的無毒力牛型結核菌疫苗,接種后可使*產生對結核菌的獲得性免疫力。其接種對象是未受感染的新生兒、兒童及青少年。已受結核菌感染者(結素試驗陽性)已無必要接種。
卡介苗不能預防感染,但能減輕感染后的發病與病情。新生兒及嬰兒接種卡介苗后,較未接種過的同齡人群結核病發病率減少80%,其保護力可維持5~10年。卡介苗的免疫是“活菌免疫”接種后,隨活菌在*內逐漸減少,免疫力隨之減低,故隔數年對結素反應陰性者尚需復種。復種對象為城市和農村中7歲、農村中12歲兒童。卡介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但亦是相對的。
建國以來,我國大規模推廣接種卡介苗,使兒童急性粟粒型結核及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由于不直接減少社會源(兒童患者痰菌多呈陰性),故對總的人群結核病疫情無多大影響。
接種方法:液體菌苗的有效期為4~6周,凍干菌苗有效期1年。菌苗應在低溫(2~10℃)及避光條件下運輸、保存(“冷鏈”);不可用過期失效菌苗。接種部位一律取左上臂三角肌外緣下端。常用皮內注射法,接種后結素反應陽轉率高達90%以上。接種卡介苗后2~3周,一般局部出現紅腫、破潰、數周內自行結痂痊愈。
肺結核的臨床治愈與痊愈有不同的含義。肺結核病變經治療或輕微病變未經治療均可愈合。其愈合方式因病變性質、范圍、類型、治療合理與否及機體免疫功能等差異而有不同。愈合方式有以下幾種:①吸收(消散),參出性病變因肺組織結構未破壞可完全吸收(消散)而痊愈;②纖維化,病變吸收過程中伴纖維組織增生,嗜銀成纖維細胞顯著增多并發生膠原纖維化,最后形成條索狀或星芒狀瘢痕而愈合;③鈣化,指干酪樣壞死性結核時,當機體抵抗力增強,病灶中結核菌低下,繁殖力減弱時,碳酸鈣和磷酸鈣沉積于壞死灶內,病灶失水、干燥而形成鈣化;④形成纖維干酪灶,較大干酷樣病變不易完全吸收或纖維化、鈣化,而是由灶周增生的纖維與肉芽組織包繞,形成纖維干酪灶,較大的成為結核瘤,雖可長期穩定,但病灶內可長期有靜止或冬眠狀態的結核菌存活,而藥物難以滲透至病灶內發揮殺滅細菌作用,成為復燃的根源;⑤空洞愈合,空洞形成是干酷樣壞死病變液化后排空所致,其愈合可由周圍纖維增生并漸收縮而使之閉合;亦可因與空洞相通的支氣管阻塞,洞內空氣吸收,使洞壁纖維化與壞死組織而閉合。此種愈合并不可靠,其內常有結核菌長期生存,空洞內壁有支氣管上皮延伸被覆,稱凈化空洞或開放愈合。
肺結核的臨床治愈是指上述各種形式的愈合而使病灶穩定,并停止排菌、結核毒性癥狀完全消失,但病灶內仍可能有結核菌存活,尤其是纖維干酪灶及支氣管阻塞形成的空洞閉合,常有靜止狀態的結核菌潛伏生存,一旦機體抵抗力下降,結核菌有再次活躍的可能,并繁殖而造成復燃與播散,此種情況并非真正的痊愈,故僅能稱為臨床治愈。
肺結核痊愈是指病灶徹底消除,包括完全吸收或手術切除,或在上述種種形式的愈合后確證病灶內已無結核菌存活,亦即病理學上的真正的治愈,才能稱結核病痊愈。
總之上面說的也就是肺結核出現時的注意事項和后遺癥,我們大家更是要認真的去做好了解,還有就是病人們在面對這病的時候也要知道它的危害,而摸清楚這些后也需要選取安全的辦法來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減少并發癥的出現。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復。
-
肺結核出現后有什么護理方法肺結核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生以后也困擾著很多的患者,肺結核這種疾病給患者帶來的肺部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患上
-
肺結核臨床類型有哪些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的肺部疾病。我們知道患上這種疾病,治療起來非常的困難也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很嚴重的傷害。肺結核在臨床上也
-
肺結核的癥狀是有哪些呢大家對于肺結核這種疾病一定不會陌生。肺結核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傳染性疾病。患上這種疾病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很嚴重的傷害。我們對
-
肺結核的并發癥是有哪些相信大家對于肺結核這種疾病并不陌生。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嚴重的傷害。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出
-
肺結核的護理方法有哪些得了肺結核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很嚴重的影響。而且肺結核非常容易傳染。所以很多的肺結核患者都特別的自卑。怕傳染到別人,不敢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