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介入治療顯身手
心臟病介入治療顯身手
隨著介入心臟病學的迅速發展,全國數千萬心臟病患者多了一種治療選擇。相對外科手術,介入治療對*的創傷微小,術后恢復快,不留疤痕,不損傷勞動力,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疾苦。昨晚在長沙召開的全國介入心臟病學論壇開幕式上,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呼吁推廣規范這種治療方法。副省長甘霖、高潤霖院士、陳灝珠院士等出席了這次由中華醫學會主辦、百年湘雅承辦的高級論壇。
據此次論壇的執行主席中南大學楊天倫教授、周勝華教授介紹,介入心臟病學是通過經皮導管技術進行心臟病診斷和治療的學科,為過去20年臨床醫學領域中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上世紀70年代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80年代傳入中國。其突出特點是大量新技術、新器械迅速應用于臨床,成為與藥物、外科手術治療并駕齊驅的治療手段,使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等主要病種的治療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會上,受益于心臟病介入療法的鐘南山院士呼吁,這種療法既有著高風險,也有著高療效,社會要鼓勵醫生大膽探索,不斷完善,讓其推廣開,規范好,以造福廣大患者。他希望醫患之間多一些信任與合作,少一些質疑和對抗,社會要客觀看待醫療行業,醫務人員要用科學的態度,精湛的技術以及誠實和良心為患者服好務。
據悉,這次論壇是在我省召開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學術會議。來自全國的近3000名心臟病和介入心臟病學科的醫生們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經全面查體,醫生發現老人同時患有冠心病。該院心血管內科和外科決定共同對她進行介入治療。術中,心內科醫生首先施行了冠狀動脈造影術,通過股動脈對病變嚴重的右冠狀動脈狹窄處放入1個3mm粗、30mm長的藥物支架,冠心病介入治療首先獲得成功。隨后,經準確定位房缺,心外科醫生通過股靜脈一次釋放直徑38mm的房缺傘堵器成功,完全堵死了房間隔缺損。整個介入手術歷時兩個半小時,病人完全清醒。術后第一天老人就能下床活動,心慌、乏力等癥狀消失。
據濟南四院副院長、心血管病科主任賈如意介紹,介入治療是介于內科和外科之間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它是在電視屏幕圖像的引導下,利用一些特殊材料制成的導絲、導管、球囊、支架等器材,經動脈血管、靜脈血管、食管等*腔道或在*上扎一針建立通道,進入病變部位,對疾病進行診斷與治療。心臟病介入療法是指在χ線透視下,通過導管等特殊器材進入*心臟和大血管、腎血管、腦血管內對心臟病及外周疾病進行診斷或治療的一種“非外科”手術方法。該療法不用開刀,只對病變進行治療,創傷小,見效快,時間短,副作用小,對某些疾病可以進行重復治療。介入療法對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效果顯著。介入治療的適宜年齡在3至60歲,70歲以上屬于高危病人,介入傘堵很少見,象溫老太太同時進行冠心病支架放置術的更為罕見。經檢索,74歲的溫老太太目前已是中國介入傘堵手術年齡最大的患者(國內廣州心血病研究所做過年齡最大的病人為72歲)。
據介紹,心臟病介入療法在我國發展迅速,每年可為2萬多例心臟病患者解除痛苦。
-
心臟搭橋之后的注意事項平時大家需要盡早了解心臟病,我們身邊有很多的人會出現這種疾病,當這種疾病發生之后,還會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平時,大家需要盡
-
新天性心臟病治療方法先天性心臟病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而且這樣的疾病發生之后有可能會危及孩子的生命,對于這樣的疾病我們家長應該帶孩子積極做好
-
心臟病患者如何進行治療呢心臟若是出現了問題,對人們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們積極的面對這種疾病,了解一些治療方法,保持開朗的情緒,這樣對疾病恢復有幫助
-
心臟病的急救措施到底有哪些呢很多的朋友都會出現一些心臟上的問題,而心臟病是最為多見的一種,心臟病的出現導致患者的心律失常,而且心跳也會加快,在心臟病
-
心臟病的治療方式是什么呢?說到心臟病時很多人對此不是很了解,心臟病發生以后,很多的患者會感覺到這個部位很是壓抑,很多的時候感覺到呼吸出現問題,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