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病防變 治在發病之初
“治未病”是祖國中醫學的核心理念之一,不僅是關乎疾病的科學,更是關乎健康的、科學的、超前的、先進的學術思想。“治未病”的含義如何?它從那幾個方面闡釋了防病、治病的思想?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的專家又是如何實踐的?尋醫問藥專家訪談,邀請河南省中醫院中西醫結合生殖醫學中心鄭瑞君主任醫師為我們進一步介紹中醫學的“治未病”理念及其臨床應用。
未病養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漸、已病早治防止轉變。
1.主持人:教授您好,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堅持“預防為主”,中醫的防治原則始終貫穿著“治未病”的思想,那么,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主要包含哪些內容?請您能給我們詳細的談談。
鄭瑞君專家:“治未病”思想首現于《黃帝內經》,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這種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預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遠的影響,是中醫學重要的理論基礎。“治未病”作為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作為中醫藥學奉獻給人類的先進和超前的思維,其實質就是“人人享有健康”。中醫學在醫學模式、理論特點和診療方法上,對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中醫“治未病”理論主要包括:一是“未病先防”,預防疾病發生。二是“既病防變”,防止疾病發展,是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三是愈后防復。中醫將治未病作為奠定醫學理論的基礎和醫學的崇高目標,倡導惜生命,重養生,防患于未然。養生的內涵是延長生命時限和提高生活質量。歷代醫家乃至現代醫學對“治未病”思想都極為重視。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將人群的健康狀態分為三種:一是健康未病態;二是欲病未病態;三是已病未傳態。因此,“治未病”就是針對這三種狀態,具有未病養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漸和已病早治防止傳變的作用。
2.主持人:請您詳細闡述“治未病”的內容。
鄭瑞君專家:好。我詳細談談“治未病”的內容:一、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也就是說人們在沒有患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中醫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論述強調重視體質的內在因素,一方面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和“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養生之道。另一方面要求人們“順應天時,天人合一”,積極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減少它對*的侵害,就可保證不發病或雖病亦不重。未病先防正是與現代“預防為主”的新醫學模式相吻合。它包含著調養精神、體格鍛煉、合理飲食、適時養生、科學用藥等豐富內容。二、既病防變,治在發病之初。也就是說在患病以后,要積極采取措施預防疾病加重。一般來說,疾病的轉變是由表入里,由輕變重,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轉變途徑,做到早期診斷,有效治療,治在疾病發作加重之先。三、除邪務盡,使病愈防復。所謂“愈后防復”,就是指在病愈或病情穩定之后,要注意預防復發,時刻掌握健康的“主動權”。一般病人初愈后,大多虛弱,這就要求在康復醫療中,做到除邪務盡。針對患者氣血衰少,津液虧虛,脾腎不足,血瘀痰阻等病理特點,采取綜合措施,促使臟腑組織功能盡快恢復正常,達到邪盡病愈,病不復發的目的。
3.主持人:日常生活中從哪些方面達到養生保健“治未病”的“無病先防”目的?
鄭瑞君專家:根據中醫學“以人為本”、“天人相應”、“形神統一”的健康觀念,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達到養生保健“治未病”的“無病先防、無病自調”目的,重在養生強體、養生祛病。
一、心理保。褐嗅t治未病的核心是養心,即調節情志,保持良好心態。心理保健已成為21世紀的健康主題,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不健康的心理表現為物欲化傾向、冷漠化傾向、粗俗化傾向、躁動化傾向。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互為因果。
二、飲食保。汉侠淼纳攀辰Y構是保健的關鍵!端貑·臟器法時論》中“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的觀點,堪稱中華民族飲食和營養的綱要。《養生錄》中談到養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
三、運動保。哼\動保健是中醫治未病的重要內容。三國時的華佗,根據中華傳統文化所說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理論,創造了“五禽戲”模仿五種動物的姿態,促進體魄的強壯!秲冉洝吩疲“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提示應當勞逸結合、鍛煉適度,才能氣血調暢、疏郁散結、臟腑得養、陰陽互守。適當的運動能使周身的血液暢流不息,不致瘀滯;能改善*各系統的生理功能,保證臟器細胞正常活動;促進*新陳代謝,使*保持旺盛的活力,是預防疾病,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獲得健康長壽的要素。未來理想的運動保健模式將以個人分散的運動健身活動為主,根據自我身心的特點,自覺自由地進行運動鍛煉。運動保健的原則是協調統一,形神兼練;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比較適宜于健身的運動項目有太極拳、氣功、散步、慢跑等。
四、藥物保。簹v代醫家對藥物養生保健有很多記載!侗静菥V目》中記載有養生作用的藥物共約160種。后世醫家分別制成膏、丹、丸、散等劑型,遵循中醫理論進行君、臣、佐、使的配伍,適宜于長期進行養生保健。傳統保健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腎氣丸、逍遙丸、歸脾丸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保健佳品,受到國內外人士的歡迎。我們可以憑借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開發出能夠改善亞健康狀態、提高*免疫力、抗疲勞及抗衰老的保健藥品;可以根據現有的復方研究成果以及古方如十全大補方、八珍湯、小建中湯、地黃飲子等進行再開發。
五、住宅保。褐腥A文化典籍中有“雞初鳴、灑掃堂庭”等教導。到后世朱柏廬《治家格言》明確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后漢張讓傳所載,靈帝三年,畢嵐創造翻車、渴鳥。就像現在的人造噴泉和灑水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居住健康的問題越來越受到居住者和社會輿論的關注,住宅規劃設計的不健康因素,導致居住環境受到污染、人際關系冷漠,裝修病、空調病蔓延。應該圍繞居住環境與人類健康的相關問題,使人們以居住與健康的新價值觀重新審視我們的住宅。
既病防變體現在有病早治,先安未病之臟,病后止遺,防疾病復發四個方面。#p#分頁標題#e#
4.主持人:在臨床中“既病防變”是怎么體現的?
鄭瑞君專家:在臨床中“既病防變”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病早治(亞健康、亞臨床調理),是防在疾病未加重之時;2.先安未病之臟(臨床并發癥),是防在疾病未演變之時;3.病后止遺(臨床后遺癥);4.防疾病復發(臨床發作性疾病)。
5. 主持人:您能結合臨床疾病舉例說明嗎?
鄭瑞君專家:好。我主要是從事生殖醫學工作的,就舉一些生殖醫學方面的疾病吧。
1.有病早治,重視先兆,截斷逆轉先兆癥狀是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關鍵。例如男性嬰兒出生后,發現有睪丸沒有下降至陰囊內,即“隱睪”,是小兒最常見的男性生殖系統先天性疾病之一,其隨年齡增大而加重,因此隱睪確診后,如生后1年仍不下降,在兩歲前要及時行睪丸固定術將睪丸固定于陰囊內,減少了睪丸萎縮的機會。單側隱睪生育能力與手術年齡呈反比關系,即手術時年齡越大,術后生育能力越低。在1~2歲間手術者成年后生育率為87.5%,在3~4歲手術者為57%,如延遲到13歲以后則僅僅為14%。
2.安其未病,防其所傳未病,指尚未患病的臟器或部位,與“已病”和“成病”相對而言。如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 atory disease , PID)是婦女的最常見、最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組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膿腫和盆腔腹膜炎。PID可局限于某一個部位,也可同時累及幾個部位,其中最常見的是輸卵管炎。PID治療的目的是及時治愈PID,防止后遺癥的發生。PID長期后遺癥包括不孕癥、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痛。PID后遺癥與PID是否能早期診斷及有效治療有關,國外文獻報道有臨床表現的PID癥狀發作2天內治療的患者無一例發生不孕。另有報道癥狀發作3天以后治療者較3天以內治療者發生不孕癥的概率高(19.7%:8.3%)。
3.掌握規律,先時而治 對于有明顯季節性的疾病,?上葧r而治,預防為主,往往能事半功倍,如哮喘病,往往秋冬常發,在夏季就積極預防,即所謂中醫學的“冬病夏治”,療效確切。對流感,過敏性鼻炎等春季多發病,則通過建議患者增強體質,適當鍛煉,積極預防,采取了“春病冬防”的原則。再如患有盆腔炎性疾病的女性最有可能在月經來潮7天內癥狀發作,在臨床中我們往往采用在月經期給患者進行盆腔理療,杜絕PID的發作,從而防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發生。多項資料顯示反復發作性的PID正是PID后遺癥的重要原因。
專家寄語:“治未病”存在著巨大的臨床意義和社會效益。對于單個患者,可以通過提高生活質量,增加一個個體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時限與數量,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還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的治療花費,節省大量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