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封堵治療先心病
手術封堵治療先心病
先心病封堵術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和房、室間隔缺損,是一種嚴重影響病人生長發育的先天性畸形,以往外科手術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通過周圍血管插入導管的介入治療,為病人開辟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介入治療有較開胸的外科手術治療損傷小,痛苦少,不開胸,不遺留瘢痕,不需要氣管插管麻醉和體外循環,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的優點。尤其是國產器材的研制成功,費用明顯下降而質量并不遜于進口的同類產品,總費用也已接近外科開胸手術。因此,只要是適應證,導管先心病封堵術已被列為首選。以下僅為原則性說明,由于先天性心臟病的畸形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種畸形,其病情也各不相同,封堵術后的臨床效果也不相同,手術前后的具體事宜,要聽從主管醫生的解釋和安排。就一般而論,病人的手術做得越早,臨床效果也越好。也有的病人,由于不及時就診,失去了手術的時機而悔恨終生。
一.適應證
1.動脈導管未閉(PDA)確診為動脈導管未閉,有或預計有血液動力學改變,影響生長發育及工作和壽命者。無嚴重感染,無下肢靜脈血栓和艾森曼氏綜合征。
2.房間隔缺損(ASD)缺損直徑≤36 mm的二孔中央型ASD,且房間隔總長度大于封堵器總長度,缺損邊緣至冠狀靜脈竇、房室瓣及右上肺靜脈開口的距離≥5mm。伴有可逆性腦卒中的卵圓孔未閉的患者。但是原發ASD、重度肺動脈高壓、左房有血栓、有下肢靜脈血栓和嚴重感染的患者不能行封堵術。
3.室間隔缺損(VSD)膜部室間隔缺損為首要條件。缺損的大小,左室側面成人為直徑3 mm~15mm,兒童<10mm。右室側面如為多孔時,至少有一個孔的直徑≥2 mm。缺損邊緣距三尖瓣的距離 ≥5mm,無明顯的三尖瓣發育異常及中度以上返流。心室水平分流以左向右為主,年齡>2歲。但是,重度的肺動脈高壓,下肢靜脈血栓和嚴重感染的患者,不能行封堵術。
二.先心病封堵手術的主要過程
1.病人的術前準備:①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部X光 、化驗血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出凝血指標等,對心臟功能、全身情況、手術風險、治療效果要有一個基本評估。②術前一餐禁食,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恐懼心理,可適當使用鎮靜劑。③兩側腹股溝備皮。④藥物(碘、麻藥、抗菌素等)過敏試驗。⑤建立靜脈輸液通道。
2.14歲以下兒童需要靜脈用藥全身麻醉,一般都不需要氣管插管。成人僅作穿刺部位的局部麻醉,整個手術過程病人都是清醒的。聯接各種監測儀器,消毒腹股溝部位皮膚,鋪上消毒單以后病人就不能隨意活動了,如有不適,應告訴醫護人員處置。
3.經股動、靜脈穿刺置入可隨意安插和更換各種導絲和心導管的動靜脈鞘管,除穿刺時稍有脹痛感外,一般不會有其他明顯的不適。導管在心臟和血管內操作時,除容易引發早搏外,無疼痛等機械刺激的感覺。醫生要對心臟和大血管的各個部位測壓、采集血樣和造影等常規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和選擇封堵器的規格。也有極少數病人經心導管檢查后,明確判定為不適合行封堵術治療。
4.明確診斷后,經輸送導管將封堵器(回收在一根約2.5mm直徑的導管里)送至缺損的部位,并經聽診、造影、超聲等證實封堵可靠和滿意后,解除與輸送導管的聯接,重復進行心導管檢查。
5.如封堵不滿意,可將封堵器重新回收到輸送導管內,或再進行釋放或更換封堵器。
-
心臟搭橋之后的注意事項平時大家需要盡早了解心臟病,我們身邊有很多的人會出現這種疾病,當這種疾病發生之后,還會影響到患者的身體,平時,大家需要盡
-
新天性心臟病治療方法先天性心臟病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而且這樣的疾病發生之后有可能會危及孩子的生命,對于這樣的疾病我們家長應該帶孩子積極做好
-
心臟病患者如何進行治療呢心臟若是出現了問題,對人們的危害是很大的,我們積極的面對這種疾病,了解一些治療方法,保持開朗的情緒,這樣對疾病恢復有幫助
-
心臟病的急救措施到底有哪些呢很多的朋友都會出現一些心臟上的問題,而心臟病是最為多見的一種,心臟病的出現導致患者的心律失常,而且心跳也會加快,在心臟病
-
心臟病的治療方式是什么呢?說到心臟病時很多人對此不是很了解,心臟病發生以后,很多的患者會感覺到這個部位很是壓抑,很多的時候感覺到呼吸出現問題,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