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不是腳氣病
有些人患了“腳氣”就口服維生素B1治療,結果無濟于事。原因是這些人把俗稱“腳氣”的腳癬和維生素B1缺乏疾病——腳氣病混淆了。
腳癬是一種趾間皮膚淺部的真菌感染,共有4種類型:(1)角化過度型。皮膚損害由于角化過度而致皮膚增厚、粗糙,冬天常位于足底;(2)水泡型。水泡常位于足底,壁厚而不易破裂,成群或散在分部,常有瘙癢,若繼發細菌感染則成膿皰;(3)浸漬糜爛型。皮膚處由于潮濕浸漬變白變軟,擦去表皮后露出紅色糜爛面,有惡臭,劇癢難忍,患者往往搔抓而繼發細菌感染,如淋巴炎、淋巴結炎、丹毒、蜂蜜織炎等;(4)丘疹鱗屑型。皮損位于足底、足緣和足跟等處,表現為紅斑及丘診,表面有明顯的小片狀脫屑,形似體癬。
患了腳癬,應針對其病因局部用抗菌藥,如達克寧、克霉唑、復方土槿皮酊等治療。腳癬患者最忌搔抓,抓破了不僅促成真菌向手及身體其它部位傳播,更為細菌的感染提供了機會,只有及時用藥方可止癢。
腳氣病是一種維生素B1缺乏疾病,患者早期表現為胃納欠佳、腹部不適、便秘、易激動、易疲勞、記憶力減退、失眠、體重下降。病情進一步發展可發生以肢端麻木、感覺異常、站立困難等為主要表現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炎,以及腳氣性心臟病和腳氣性精神病。治療“腳氣病”以改善飲食營養為主,多食粗糧、豬肉、動物內臟,避免食物加工過度。戒除大量飲酒飲咖啡等不良生活習慣。妊娠期、哺乳期或患腹瀉、消耗性疾病時,應增加維生素B1的攝入量,必要時口服維生素B1片。
相關文章
-
腳氣是有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糜爛型:常發生在第三與第四,以及第四與第五腳趾間,初發時,腳趾間潮濕,浸漬發白,待干涸脫屑后,脫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
-
兒童容易患腳氣病是為什么?兒童容易患腳氣病是為什么?在食用精白米地區,特別是習慣吃蒸飯和米湯的地區的小孩,常有輕度腹瀉、聲音嘶啞、煩躁、夜間啼哭、
-
常吃大米易患腳氣病?常吃大米易患腳氣病?有科學依據嗎?首先我們來看下易患腳氣病的原因有哪些吧?
-
嬰兒腳氣病的癥狀有哪些?嬰兒腳氣病的癥狀有哪些?相信這是許多媽媽們想要知道和需要知道的問題,小編收集了些嬰兒腳氣病的癥狀,希望可以幫助媽媽們治療
-
腳氣病與腳氣具體有哪些不同點腳氣病的危害大家比較清楚了,相信許多人都有接觸過這種疾病吧。這種疾病發作的時候伴有瘙癢,讓許多患者都難以忍受。而我們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