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的分期治療
腳氣俗稱足蘚,腳氣還有一個別名叫做香港腳。這是一種由真菌感染足部引起的皮膚疾病,會引起皮膚的損傷,即腳上出現水皰,隨著腳氣的日益嚴重,皮膚損害也日益加深。一般長水皰的部位在第三和第四個腳趾之間,但是也有可能長在腳上的其他地方,例如腳底。
腳氣的分期治療
腳氣在全世界都是一種十分流行的疾病,特別是在氣候炎熱的地域。腳氣一般發生在炎熱的夏天,而且這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傳染身邊的人。那么為什么腳氣那么多發呢?這與人的腳的生理構造有關,人的腳上缺乏可以產生能夠抑制真菌生長的脂肪酸的皮脂腺,而且人的腳上常常穿著鞋襪,不透氣,易出汗,適合真菌生長,所以真菌十分容易就可以感染足部。
隨著真菌對足部的侵染,我們腳上的皮膚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這需要我們分期治療,對癥下藥。如果你的足蘚只是處在出小水皰并且沒有出現破潰,那么就用3%的硼酸溶液浸泡后涂上可以殺死真菌的藥物如克霉唑等。如果是出現糜爛現象的足蘚就是屬于糜爛型足蘚,應該先1:8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足部,再外用油劑或粉劑,等到皮膚改善后再使用殺滅真菌的軟膏。此外,足蘚還有一類角化型的,這個類型就應該先用軟化角質的藥物再用殺滅真菌的藥物才能起作用。
腳氣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糜爛型:常在第三、第四,第四、第五趾之間。起初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奇癢,容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常在足掌邊緣發病。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奇癢,搔抓后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在足跟發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干燥,角化脫屑、瘙癢,常見皮膚皸裂。無水皰及化膿。
腳氣類型不一樣,所使用的中藥也不一樣,
1. 水皰型或糜爛型:用馬齒莧60g,黃柏20g,苦參20g煎水浸泡,每天2~3次,每次1~2h。夜間外用10% 堿式沒食子酸鉍(代馬妥,次沒食子酸鉍)氧化鋅油調勻外涂。待炎癥消退,腐爛完全平復后,每天選涂土槿皮酊或中藥醋劑。
2. 屑角化型:先用蒼耳子15g,地膚子15g,土槿皮15g,蛇床子15g,苦參15g,百部15g,枯礬6g,水3000ml煮沸,待水溫降至可入腳,浸泡15~20分鐘,每天1~2次,或于洗腳水中加入適量食醋浸泡,然后外用市售一般腳癬藥膏。
3. 手足多汗:每天用5%明礬或干葛水劑(干葛30g,明礬15g,水1000ml,煎水洗泡),或黃柏、生地榆等量煎水洗泡,每天1次。
腳氣是皮膚頑疾的一種,一旦患上比較難以根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個人衛生,注意足部的衛生。如果患上了腳氣就應該按照癥狀用藥,才能起到效果,即使出現好轉也不能立刻停藥,應該聽從醫囑,堅持用藥,不要擅自停藥,不然腳上的真菌殺滅不徹底,腳氣容易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