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中醫治療方法是怎樣的
(1)肝陽上亢:眩暈伴面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仆,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
方藥:天麻10克、鉤藤1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濁中阻: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時吐痰涎,苔濁膩,脈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藥:半夏10克、白術10克、天麻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棗6克、甘草6克。
(3)淤血內阻:眩暈伴頭痛,痛有定處,心悸煩悶,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藥: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赤芍6克、枳殼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腎精不足:眩暈伴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精神萎靡,舌嫩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弱。
治法:補腎填精。
方藥:黨參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柴河車10克、龜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黃柏6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貞子10克、早蓮草10克。
(5)氣血虧虛:眩暈在活動后加重,神疲氣短,面色少華,納差,舌質淡胖,脈細或虛大。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
方藥:人參15克(另煎兌人)、黃芪25克、當歸12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黃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針刺治療:主穴:風池(雙)、百會、印堂、合谷(雙)、人中、安眠(雙)、太沖。配穴:惡心伴嘔吐者,加內關、神門、足三里;耳鳴加翳風、聽宮、率谷、中渚。
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體針:肝陽眩暈急性發作可針刺太沖穴,瀉法。氣血虛眩暈,可選脾俞、腎俞、關元、足三里等穴,取補法或灸之。肝陽上亢者,可選用風池、行間、俠溪等穴,取瀉法。兼肝腎陰虧者,加刺肝俞、腎俞用補法。痰濁中阻者,可選內關、豐隆、解溪等穴,用瀉法。各種虛證眩暈急性發作均可艾灸百會穴。
(2)耳針:選用腎、神門、枕、內耳、皮質下。每次取2。3穴,中、強刺激,留針30分鐘,間歇捻針。每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
(3)頭針:選雙側暈聽區,每日1次,5~10日為1個療程。
2.中藥液體療法 現在一般都采用片劑。丸劑和一些西藥 治療.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劑.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劑治療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暈寧合劑.
-
治療眩暈的四大飲食方法其實許多疾病的治療上都離不開科學的飲食,眩暈疾病出現以后,如果在飲食上能夠多加注意,對于眩暈疾病的治療,都能帶來很大的輔
-
眩暈出現以后應該如何治療眩暈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很大的影響,這種疾病的出現,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害也很大,因此每一位朋友都應該了解眩暈,這
-
中藥治療眩暈的原則有哪些因為腎炎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所以引起眩暈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導致大家的癥狀也不盡相同。大家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
-
眩暈有哪些食療方法呢眩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特別在中老年人群當中易患,并時常伴有臉色蒼白、出汗不止、心慌等癥狀,使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身
-
眩暈不及時治療會發生哪些危害眩暈在日常經常會發生,如長久的坐車、坐船等,身體的頭部會有嚴重的天旋地轉,并伴有惡心、嘔吐等,使其特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