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者有哪些正確的診斷方法呢?
都說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每個人更是獨一無二的。其實疾病也是如此。每種疾病都有它獨特的病癥,需要屬于它的治療方法。那么對于腦癱患者,在檢查的時候,應該怎樣去選擇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關于腦癱患者的一些診斷方法吧!
腦性癱瘓應與以下疾病鑒別:
1.單純型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有家族史,兒童期起病,進展緩慢,表現為雙下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可有弓形足畸形。
2.復雜型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病情進展較快,可有上述雙下肢錐體束征、視神經萎縮、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如Behr綜合征。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 也稱Louis-Barr綜合征,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呈進行性病程,除共濟失調、錐體外系癥狀外,可有眼結膜毛細血管擴張、甲胎蛋白顯著增高等特征性表現,免疫功能低下常并發支氣管炎和肺炎等。
4.顱內占位性病變 如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等顱壓增高癥,可有定位體征,CT/MRI可鑒別;腦炎后遺癥有腦炎史,智力減退、易激惹、興奮、躁動及癇性發作等。
5.嬰兒肌營養不良、糖原貯積病等可有進行性肌萎縮和肌無力,進行性肌萎縮伴舌體肥大、肝脾及心臟增大應考慮糖原貯積病。
6.緊張性迷路反射:把患兒置于仰臥位,當此反射出現時,整個身體過度伸展,腦癱的診斷方法是頭部向后仰并轉向一側,肩胛帶收縮,兩肩胛骨靠攏,肩部外展,兩下肢內收、踝關節跖屈。此反射4個月以后的嬰兒已不能引出,此反射持續存在多見于痙攣型和手徐動型的腦癱患兒。
7.腦癱的診斷方法之不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把嬰兒置于仰臥位,當測試者把嬰兒的頭轉向一側時,面朝向的一側上、下肢伸展,而另一側上、下肢屈曲。嬰兒出生后4—6個月以內出現該反射屬于正常情況。6個月后的嬰兒仍不消失就屬于病理性的,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患兒可持續存在。
8.腦癱的診斷之電生理檢測:腦電圖(eeg):約有80%的腦癱患兒有腦電波異常,其中偏癱的腦電圖異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現異常背景活動,伴有癇性放電波者應注意合并癲癇的可能性。腦電地形圖(beam):腦癱的診斷要檢測小兒腦發育與腦波變化。
9.誘發電位。視力減退或聽力障礙者可分別給予視誘發電位和聽誘發電位檢查。腦磁圖。這是腦癱的診斷方法之一。肌電圖。頭顱ct,mri,1/2-2/3的患兒可有異常,但正常者不能否定本病的診斷,大多數腦癱患者可發現腦萎縮,外部性腦積水,腦軟化或腦穿通畸形。這也是腦癱的診斷方法之一。
了解了關于腦癱患者的診斷方法及一些疾病鑒別,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學會正確的鑒別疾病,只有正確的診斷出病因,才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腦癱患者更應該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治療方法。最后,希望大家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
腦癱篩查治療方法假如在生活當中出現了腦癱這樣的疾病我們應當做好科學的治療,正確科學的治療才能夠早一些的康復,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爭取使
-
患上腦癱如何檢查確診較好出現了腦癱疾病的現象在我們的身邊還是比較常見的,腦癱疾病的發生嚴重的危害了患者朋友們的健康生命安危,為此我們一定要及時的
-
新生兒腦癱檢查的有效方法腦癱疾病的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腦癱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生命帶來了及其嚴重的危害性的,為此我們對于
-
小兒腦癱的鑒別診斷措施在這里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小兒腦癱的鑒別診斷方法,希望下述資料能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這種病癥,以便于能夠及時的發現病情,并且
-
腦癱的檢查項目及治療得了腦癱一定要及時的看醫生,如果耽誤治療的話就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而且也會延緩治療的時間,為了孩子的身體狀況,一定要采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