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顱內血腫一些詳細知識
摘要:顱內血腫的患者,常常在生活上不能自理,有時可能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所以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上的護理,我們要多學習相關的護理工作。
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外傷性顱內血腫是顱腦損傷中最常見、最嚴重的繼發性病變。病發作起來非常的急,常常有許多的并發癥的出現,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但有些人對這種疾病還不了解,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就是,有關顱內血腫一些知識,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占顱腦損傷的3%~10%,占重型顱腦損傷的40%~50%。病情具有易變、多變、突變的特點。
顱腦損傷后的繼發性顱內血腫,主要是通過觀察意識變化發現的,故掌握傷后意識障礙的各期表現及演變規律,有利于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如傷后意識穩定或由昏迷逐漸清醒,常為病情好轉的表現,原發性昏迷逐漸加深或原發性昏迷很深,說明腦損傷嚴重;出現進行性意識障礙,說明有進行性腦受壓存在,提示顱內血腫持續增大或腦水腫加重;傷后出現中間清醒期,則是硬膜外血腫的典型表現。中間清醒期在傷后2~24h,大多數為6~12h。本組15例傷后出現中間清醒期平均9h。經過本組觀察,出現以下情況提示有早期顱內血腫形成:(1)原來意識清醒,而后出現嗜睡。(2)原來嗜睡但易醒,而后出現呼之不應,或需用較強
刺激才能清醒。(3)躁動之后,突然進入昏睡狀態。(4)意識雖清醒,但出現大、小便失禁現象或在定期進行性檢查中,痛覺反應漸遲鈍。(5)意識雖清醒但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并出現一側瞳孔散大,光反射遲鈍,消失或出現凝視現象。
瞳孔是反映顱內病情變化的窗口,可較早地反映有無顱內血腫。通過觀察瞳孔大小、形態及對光反射的敏感程度,便于進一步判斷病情變化。因此,筆者對懷疑有顱內血腫者,每隔5~10min觀察瞳孔1次。本組觀察到在瞳孔散大前先出現縮小現象7例。隨著血腫逐漸增大,動眼神經麻痹,患側瞳孔逐漸散大,對光反射也隨之減弱乃至消失。瞳孔散大的早晚,也與血腫的部位有關,顳部血腫出現瞳孔改變較早而額部血腫則較晚。由于動眼神經癱瘓的癥狀可因強脫水劑的應用而即刻恢復,故觀察瞳孔時,亦應注意脫水劑的影響。絕大多數瞳孔散大出現在血腫同側,故具有定側意義。如伴有腦干損傷,雙側瞳孔極度縮小,或時大時小顱內血腫,腦血循環淤滯,發生腦缺氧,出現代償性的血壓增高,脈搏、呼吸減慢的所謂Cushing反應,為診斷顱內血腫的主要依據。本組血壓增高>140/90mmHg 32例,脈搏減慢<60次/min 20例,呼吸減慢<16次/min 14例,是由于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已瀕于喪失,提示病情危重。一般于傷后24~72h,每15~
30min觀察1次,并記錄。觀察時按先呼吸,次脈搏,再血壓,最后檢查意識的順序,盡量避免刺激患者引起躁動而影響結果的精確性。注意呼吸和脈搏的頻率、節律變化。了解血壓、脈搏、呼吸三者之間的變化關系,本組3例單純血壓增高,可能與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有關;單是呼吸減慢,病情不呈進行性惡化,可能是腦挫裂所致,本組1例單純脈搏變慢,可能既往有竇性心動過緩史。若同時出現進行性血壓升高和呼吸、脈搏減慢,則是顱內血腫引起顱內高壓,導致腦血循環障礙和腦干受壓的表現。本組12例出現“二慢一高”現象,其中1例出現呼吸不規則,脈搏節律紊亂(腦疝晚期瀕死的征象),雖經積極手術搶救,仍無效,死亡。
通過上面顱內血腫的相關知識的學習,我們對這種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知道了,顱內血腫,腦血循環淤滯,發生腦缺氧。所以在平時我們要做好積極的相關預防工作,如果病人在病情危重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及早的去醫院做治療,千萬不要在家里貽誤病情。
-
血管瘤的并發癥有哪些?腦血管瘤這種疾病,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血管受到傷害而引起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讓血管長期受的壓力,注意調節自己的情
-
淺析顱內血腫有何病因引起顱內血腫的病因非常的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腦血流量增加,腦腫瘤,或者是一些疾病系統的病變,都是這種疾病的誘因。
-
多發性顱內血腫臨床表現患上多發性顱內血腫以后,病人往往會出現意識障礙,甚至大多數病人,一般都處于昏迷的狀態,而且這種疾病,還會引起許多并發癥。
-
遲發性顱內血腫的發病因素生活中我們應該多了解有關,遲發性顱內血腫的發病因素,另外采取科學的預防措施,平時防止頭部受到傷害,尤其是腦損傷這種疾病。
-
顱內血腫的常見癥狀有哪些顱內血腫常見癥狀非常多,并列出過有惡心嘔吐的現象,另外頭部非常的劇痛,如果繼續病情增加,還會出現神經萎縮,甚至有些患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