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跑”得慢引發不育癥
在男子不育癥的實驗室檢查中,首當其沖的當然是*檢查了。常規的*檢查指標包括:*量、色澤、酸堿度、凝集、液化、精子計數、精子活力等。其中精子活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指標,但過去全憑檢驗師在顯微鏡下根據肉眼觀察的結果進行主觀判斷,它不僅受檢驗師技術水平的影響,而且帶有相當的主觀性。有的實驗室按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方法,根據精子運動的好壞進行分級記錄,有的只籠統地作一粗略評估,記錄為良、中、弱。因此,*檢查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
70~80年代,國外先后研制出激光光散射測量技術和計算機圖象處理自動分析系統,使*檢查的水平達到了十分精確和完善的程度。可喜的是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自行設計和研制了上述兩個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的精子功能分析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馬曉年等利用與清華大學聯合研制的這兩套儀器設備進行了上千例正常人和不育癥患者的*檢測,同時還對大熊貓、大鼠、小鼠、牛、等不同種屬動物的*進行了檢測,取得大量第一手資料。
根據檢測,正常人精子運動速度的分布峰值為36微米/秒,其平均運動速度為35微米/秒,而不育癥患者的精子運動速度分布峰值為32微米/秒,平均運動速度為31微米/秒,兩組間存在顯著差異。
根據臨床統計,男性不育癥患者中有20%左右為無精癥,30%左右為少精癥,40%左右的人精子運動速度低于31微米/秒(其中半數低于28微米/秒)。由于男性不育癥患者有相當一部分人*檢查貌似正常,實際上精子的運動能力低下,所以我們初步認為,如果一個人的精子平均運動速度低于28微米/秒時應視為弱精癥(即精子活力差,或曰精子運動能力差)。根據動物實驗結果發現,精子運動速度的高低有顯著的種屬差異,速度低的生育率也低。比如牛的精子運動速度可達50~70微米/秒,小鼠和大鼠可達45~55微米/秒,而大熊貓的精子運動速度僅為20微米/秒左右。大熊貓的繁殖能力低是保護這一珍稀動物的一大難題。由于目前觀察例數還太少,尚不能肯定大熊貓的生育率低就是因為其精子運動速度過低。臨床檢測結果還表明,精子運動速度與精子計數的高低無關;與*是否液化無關。
那么,能否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運動速度,解決他們的生育問題呢?很有這種可能。一是通過中西藥物治療來改善其精子活力;二是通過體外處理方法使精子運動速度提高,然后進行人工授精。實驗表明,將特殊的精子營養孵育液小心加于試管中*的上方,這時營養液與*像雞尾酒一樣分層相處,然后把試管放在37°C溫箱中孵育3小時,活動精子就會陸續游到上層的營養液中,它們的活力將因周圍環境富含營養物質而得到增強。孵育前精子運動速度為32微米/秒,孵育后可提高到42微米/秒。可見,通過這種特殊的培養方法能使原先運動能力低下的精子一舉變成“運動健將“。據報道,采用這種方法已使許多男性不育患者有了自己的孩子。
國內研制的這兩套系統在測定精子運動速度方面是十分可靠的。它們能迅速得出測定結果,為臨床檢驗和基礎研究提供了可靠手段。有了這些先進的檢測手段,醫生便可準確了解精子的部分功能,查明不育的原因,并可利用它們檢測病人在服用治療少精癥或弱精癥藥物前后精子運動速度的改變,從而為治療效果及藥物的作用機理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當然,這些儀器也還存在不足之處。比如精子功能自動分析系統所測得的精子計數往往偏高,而精子活率偏低。這是因為*標本中尚有很多非精子顆粒,計算機對與精子大小相近的顆粒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會把這些顆粒誤認為是不活動的精子,以致出現偏差。這是國內外均尚未解決的難題。為了解除不育癥病人的身心痛苦,我們正在繼續努力,力爭把精子功能檢測水平再提高一步。
-
專家指導:無精癥男人如何煥發“生”機無精癥是指男性精液中無法檢測到精子的一種疾病。對于患有無精癥的男性來說,他們的精子產生能力正常,但是由于梗阻等原因導
-
中醫是怎么判斷男性弱精癥的我們從西醫的角度,看待男性弱精癥的癥狀,只能通過檢查而判斷是否患病,想要通過觀察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很難看到精子活
-
中醫上六種男性弱精癥的癥狀男性弱精癥是指精子數量或質量異常,導致受孕能力降低的一種生殖問題。中醫通過觀察一些特定癥狀,可以判斷男性是否患有弱精
-
中醫如何辯證死精癥?死精癥是一種影響男性生殖能力的病癥,其主要特點是精子均為死亡狀態。正常情況下,精液中應有70%以上的精子正常存活,如果
-
支原體感染對男性不育的影響支原體是一種不同于細菌和真菌的另一類微小病原體,與人類有關的支原體有肺炎支原體、人型支原體、解脲支原體和生殖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