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要做體格檢查,然后做X線、CT、MRI、超聲等影像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1.體格檢查: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要做體格檢查,可以觀察患者是否有無下肢不等長、大腿折疊不對稱和有限的髖關節外展等情況。
2.影像學檢查:可通過X線、CT、MRI或超聲檢查診斷髖臼覆蓋情況及關節內損傷。
需要注意的是,出現髖關節疼痛、步態異常等情況,建議患者及時就醫。
髖關節發育不良在早期表現為下肢畸形及異常,比如兩條腿不一樣長,然后在嬰兒時期這個臀紋不對稱,然后剛開始學會走路的時候,走路的步態不一樣,有跛行。如果到了后期,它的癥狀主要表現為軟骨的一個異常的磨損。
髖關節發育不良一般指的是先天性的髖關節發育不良,一般多見于女童,其發病率大約為男童的6-7倍左右。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先天性的髖關節的髖臼和股骨頭位置不匹配,發生半脫位或者完全脫位的情況。具體的病理變化為髖臼變淺、變低,股骨頭頸部變短,前傾角變得過大等。
如果有患髖疲勞感,酸脹及隱痛,常常在活動后加重,髖關節疼痛加重,繼發跛行,可逐漸出現靜息痛,嚴重的關節半脫位可能導致肢體短縮畸形的表現,就可能得了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關節發育不良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出現,并且臀位出生,在子宮內沒有足夠活動空間,超過預產期的孩子,或者說家族當中有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孩子,發病率可能會更高一些。一旦確診以后,治療的時間越早,效果越好,因為一周歲以內是髖關節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在一周歲以內發現了髖關節發育不良,那可以用支具進行治療的,支具治療的時間大約在3到6個月。如果效果不好的話,那就需要進行手術的或者說手術以后進行石膏外固定。
退一步講,即便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只要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還是可以的早期治療,主要是采用支具固定。主要是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習慣,特別是在走路的時候,然后要注意平時的保健,適當做一下運動,以加強局部肌肉韌帶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