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很有可能會引起腳腫。
肺心病主要是由于長期支氣管炎的病情惡化而引起的,其主要表現在:失代償期和代償期。代償期的時候,以肺動脈高壓為主導,一般不會有任何的心臟方面的癥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一個心臟的失代償期,這種時期以右心衰為特征,以靜脈怒張、下肢浮腫、胸腔積液、腹腔積液、肝硬化等疾病為特征。因此,當肺心病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就會出現腳部腫脹。
通常情況下,患有肺心病是會引起腹脹。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臟病的通稱。換句話說,因為各種各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導致了右心功能的下降。一旦肺心病導致了右心功能的下降,靜脈血往往就不能夠及時有效的返回右心,所以靜脈壓力會升高,可能會引起靜脈血在組織間隙沉積,造成消化道淤血、腹水的形成。當出現消化道淤血。腹水形成,往往會引起腹脹的癥狀,比較嚴重的人會造成肝部淤血,乃至肝硬化。
肺心病病人可應用利尿劑,這是因為利尿劑除可降低鈉和水潴留之外,還能改善血氣低含量的異常情況。但它還可使血液濃縮、痰液黏稠,增加氣道堵塞,電解質紊亂,甚至造成難治性浮腫及心律失常,故不可亂用利尿劑。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了胸悶氣短、心慌口苦、心悸乏力、大便干硬、小便短赤或淋濁黃溏等癥狀,就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肺心病腳腫是否嚴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就是看看原發病的程度究竟輕重,肺心病是由肺血管引起的、肺組織或肺動脈發生病變,引起肺動脈壓力增高,會造成右心室負荷過大,久而久之,可引起右心肥大、右心室擴大而發生心衰,心衰多為右心衰。一般在發生慢性心力衰竭以后,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淤血癥狀。病人在體循環中有瘀血表現,可出現雙下肢水腫,肝大,胸水,腹水等癥狀,若水腫輕微,可能說明不是很嚴重,但是仍然要積極治療。但除雙下肢水腫外,還有胸水,腹水等,便說明了這一現象十分嚴重,必須加緊處理,以控制感染為主,糾正心衰綜合等治療方法,才能減輕病情,因此,肺心病發生腳腫常說明病情嚴重,必須抓緊處理。
肺源性心臟病分為急性肺源性心臟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急性主要是由于肺動脈栓塞引起的,通過溶栓等治療就可以緩解甚至治愈肺心病。治療不及時,可轉為慢性。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由于發病緩慢,病程比較長,能引起肺源性心臟病的病變大多都是不可逆的,經常會反復發作,隨著肺功能的損害加重,病情會不斷進展而逐漸加重的,多數預后不良,病死率在10%-15%左右,但經過積極治療,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