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癤腫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可引起耳朵疼痛、發(fā)熱,牽拉耳廓時可使疼痛加重。檢查時可見外耳道處可見充血腫脹、癤腫成熟時可有膿點,因此有外耳道癤腫的患者需要積極治療,如不治療不會自愈。
外耳道癤腫是外耳道皮膚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局限性化膿性病變,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發(fā)生于外耳道軟骨部,是耳科常見病之一。多為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洗澡時及游泳后外耳道積水,使局部表皮軟化,易被細菌侵入感染。病原菌主要為葡萄球菌。
盡量保持耳道的干燥衛(wèi)生,避免掏耳朵、摳耳朵。如果病人有糖尿病、貧血等慢性疾病,要積極進行對癥處理。因為慢性疾病的病人容易出現(xiàn)外耳道炎,而且一旦出現(xiàn)不容易治愈。再就是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局部可以應用抗生素的滴耳液進行滴耳治療,藥物直接吸收,能起到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
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蔬菜,動物內臟,雞蛋,肉類,豆制品,多運動增強體質。最好去做個細菌培養(yǎng)找出最有效的抗生素對癥下藥,不過一定要治療徹底,不然容易復發(fā)。
外耳道炎的處理原則:控制感染,清潔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可應用鼻腔收縮劑,黏液促排劑,抗生素,每天更換紗條,有收斂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飲食方面均衡機體營養(yǎng),及時補充機體所需。
是細菌真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皮膚或皮膚粘膜下組織的慢性炎癥外耳道炎的表現(xiàn)是耳朵疼痛,外耳道內分泌物呈膿性,外耳道癢感。外耳道炎的治療藥物到耳鼻喉病房,首先要保持外耳道清潔干燥,清除外耳道內分泌物,取外耳道分泌物做細菌培養(yǎng),選擇合適的藥物,全身應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