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椎管狹窄是不能治愈的。
頸椎椎管狹窄多是因為椎間盤突出以及黃韌帶肥厚或者骨性的增生所導致的,這種情況一般是無法徹底治愈的,只能通過保守治療來緩解癥狀。因為正常的組織結構受到破壞后,不可能再恢復到正常的頸椎椎管的樣子。出現這類情況的患者可以在醫院進行檢查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避免或者延緩病情的發展。
骨科。平時要注意保護頸部,不要長期低頭工作,不要長時間上網或者看電視。常做頭頸部的屈伸、旋轉運動,以舒經活絡,增強頸部的力量,睡覺是枕頭不要太高,平時也可以熱敷一下頸部。
選擇正規的醫院治療比較好。正規的醫院設備大多是一線的儀器;體檢環境比較好;服務質量很好;里面的醫師基本都是很負責的,醫生的技術水平也是相對比較高的,能更好的治療頸椎椎管狹窄。
頸椎椎管狹窄一般不會導致頭暈。
病人發生頸椎椎管有狹窄的情況,可以引起病人有頭暈表現,因為頸椎管狹窄主要是由于骨骼增生而導致的,在頸椎部位骨骼發生增生后,也會壓迫雙側的椎動脈,就會影響病人的腦部供血,在患者出現腦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下,患者就會出現頭暈,同時還會伴有惡心、嘔吐等情況,在活動后頭暈的程度還會進一步加重。
通過影像學診斷。常規X線平片,主要是側位片上可清晰地顯示頸椎椎管矢狀徑。凡在標準投照距離180cm攝出的平片上矢狀徑小于12mm時,即具有診斷價值;12~14mm時有診斷參考意義;而在10mm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此外亦可依據椎體與椎管的矢狀徑比值進行判斷,小于1∶0.75即屬異常,小于1∶0.6時具有診斷意義,比值在1∶0.5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
大多以四肢感覺麻木、刺痛為首發癥狀,常從手臂部開始,逐漸加重,并漸出現雙手握力下降,持物不住,胸部束帶感,下肢出現如踩棉花堆的感覺,站立、行走不穩,步態沉重,起步困難。重者出現下肢痙攣、癱瘓、便秘、小便失禁。但這些患者頸部癥狀不如四肢嚴重,可能有輕度的僵硬不適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