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咳嗽,除了咳嗽外,還會出現發熱、咳痰、咳血等相關的臨床表現。其次要了解咳嗽的持續時間,如果咳嗽持續時間較長,同時伴有發燒,需要及時就醫,確診為肺炎、肺結核等呼吸道疾病。
確診后要到醫院進行正規的治療。如果是上受寒導致的輕度咳嗽,那么只要對癥用藥即可。當然,在春秋兩個季節,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到人多的地方,要注意通風。
小兒咳嗽分為風熱咳嗽和風寒引起的咳嗽。咳嗽、聲音重、咽喉癢、咳痰較稀薄、流清鼻涕、頭疼等都是由風寒引起的。可以選擇肺俞、身柱、風門外、關等穴位。或者是大椎穴。大椎穴的治療方法是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輕敲大椎穴,以少量出血為度,然后拔罐。咳嗽頻繁、聲音嘶啞、喉嚨腫痛、痰液粘稠等都是風熱咳嗽的表現。選擇的穴位有大椎、風門、肺俞、曲池等。
一般情況下,小兒咳嗽對癥吃藥、吃清淡食物等比較好,具體內容如下:
1.對癥吃藥:如果小兒咳嗽的癥狀比較嚴重,家長應遵醫囑給小兒使用風寒咳嗽顆粒、銀翹散等藥物進行治療,以緩解不適癥狀。
2.吃清淡食物:如果小兒出現了咳嗽的癥狀,家長應避免讓小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多讓小兒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米粥、冰糖雪梨、百合湯等,以潤肺止咳。
一般情況下,小兒咳嗽可以霧化止咳。
如果孩子能夠配合霧化的話,一般建議首選霧化治療,霧化的好處是能濕化氣道,稀化痰液,促進痰液排出。如果咳嗽癥狀輕,而且咳嗽并沒有痰,以干咳為主,可以適當的給予止咳治療,如可以選擇一般的鎮咳藥物,比如右美沙芬。藥物無效的情況下應當及時就診,以明確咳嗽原因,然后進行對癥治療,以免影響病情的恢復。
小兒腹瀉可以通過熱敷和推拿等中醫方式來緩解,具體內容如下:
如果出現小兒腹瀉的情況,可以用柔軟的毛巾將熱水袋包起來進行腹部熱敷,注意不要高于38攝氏度。還可以通過按摩手法進行按摩,比如足三里穴、補脾經、龜尾穴、七節穴等。此外,還可以口服人參歸脾丸、醒脾養兒顆粒等中成藥來緩解,家長平時應做好小兒的保暖工作,可以改善腹瀉的情況。
一般來說,小兒腹瀉發燒的原因,具體分析如下:
小兒腹瀉發燒可能是由于食用了不干凈的東西,腸胃炎所致,這時候白細胞升高會導致發熱,會出現腹痛、腹脹等情況,可以口服羅紅霉素和止瀉丸。同時,由于拉腹瀉會導致體內碘、鉀等微量元素的排泄,患者身體比較弱,可以給小孩喝一些鹽和白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讓孩子攝入充足的營養,避免過度勞累,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