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貧血主要是由于紅細胞破壞過多引起的貧血,多表現為全身乏力,活動后頭暈,心悸等貧血,另外化驗檢查表現為血紅蛋白降低,網織紅細胞升高,膽紅素升高,以游離膽紅素升高為主,溶血性貧血的病因是比較多的,常見的溶血性貧血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還有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以及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等。
新生兒溶血是由母嬰ABO血型或RH血型不符引起的,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有:1、黃疸:是一種病理性黃疸,在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就會有,并且會持續很久,不易消失。2、核黃疸:由于血液中高膽紅素含量過高而引起的急性膽黃素腦病,主要是運動功能障礙、聽力障礙,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大腦癱瘓;颊邞摫M早前往醫院,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溶血性貧血的嚴重程度與血紅蛋白、原發病有關。溶血性貧血按照貧血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極重度四個等級,血紅蛋白正常值是120g/L,輕度:血紅蛋白在90-120g/L;中度:血紅蛋白在60-90g/L;重度:血紅蛋白在30-60g/L;極重度:血紅蛋白低于30g/L;中度、重度、極重度患者必須馬上處理,否則會危及患生命,輕型、中型患者可能會發展成重型。
溶血性貧血病人的壽命,影響因素很多,主要還是取決于貧血的種類,以及它的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是不是及時有效,貧血如果不太嚴重,不太會影響壽命,如果特別嚴重的貧血,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并發癥,會影響病人的壽命。
溶血性貧血不能輸血。輸血可迅速改善貧血癥狀,但輸血在某些溶血性貧血可造成嚴重的反應,溶血性貧血是由于紅細胞破壞速率增加,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能力而發生的貧血。骨髓有6~8倍的紅系造血代償潛力。如紅細胞破壞速率在骨髓的代償范圍內,則雖有溶血,但不出現貧血,稱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