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回答共9條醫生回復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
關注
殷冬生
主治醫師
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內科
三級甲等
擅長:內科,腦血管常見病
已幫助用戶: 41674
問題分析: 你好,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
意見建議: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一般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起病,起病隱襲,早期不易被發現,病情逐漸進展。核心癥狀為ABC三部分,即: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精神行為異常,認知能力下降。祝你健康!
有用0
關注
紀學慧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科
三級甲等
擅長: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幫助用戶: 16945
問題分析: 您好,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帕金森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同時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
意見建議:建議您去醫院檢查一下并治療
有用0
公嘉宇
護士
伊春市嘉蔭縣人民醫院內科
二級甲等
擅長:糖尿病 高血壓
已幫助用戶: 2700
問題分析: 你好,不一樣。老年癡呆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
意見建議:帕金森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首發癥狀通常是一側肢體的震顫或活動笨拙,進而累及對側肢體。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
有用0
關注
劉莉莉
保靖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二級甲等
擅長:婦科疾病、肺炎
已幫助用戶: 8062
問題分析: 你好,感謝你的咨詢。是不一樣的,老年癡呆癥指的是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發生了障礙.一般老年癡呆癥常常發生在50歲以后,起病隱匿,發展緩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
初期表現是記憶力明顯減退,例如開始時忘記講過的。話、做過的事或重要的約會等,慢慢地連往事也遺忘了.與此同時,思維分析、判斷能力、視空間辨別功能、計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時還可以保持過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意見建議:帕金森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首發癥狀通常是一側肢體的震顫或活動笨拙,進而累及對側肢體。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近年來人們越來越多的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見的主訴,它們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甚至超過運動癥狀。
有用0
關注
陳磊
赫章縣中醫院婦產科
二級乙等
擅長:高血壓,腎病,肝病,皮膚病,性病,美白祛斑除皺,中...
已幫助用戶: 139651
指導意見:有的會有混淆的可能,所以要去醫院做檢查,看具體是什么病癥,在針對來治療,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的。
有用0
關注
朱福印
醫師
威縣章臺中心衛生院外科
一級甲等
擅長:腎結石,早泄,椎間盤突出
已幫助用戶: 261367
指導意見:你好,不一樣。老年癡呆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
有用0
關注
王壽彬
醫師
廣宗縣醫院內科
二級
擅長: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幫助用戶: 372910
指導意見:目前在治療老年癡呆方面并沒有什么好的辦法,這時治療主要還是以對癥治療為主,如果老人有什么不適的癥狀出現, 然后針對癥狀進行對癥治療的, 可以給病人結合上營養神經的藥物來調理,這樣會比較好的
有用0
呂憲聰
主任醫師
上海九洲醫院內科
擅長:腦癱、帕金森、腦萎縮
已幫助用戶: 3484
問題分析: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痹"、巴金森氏癥或柏金遜癥,多在60歲以后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柔軟性,變得僵硬。
意見建議:建議發覺有疾病的征兆,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發現病癥就及時加以治療,這樣就會大大提高治療效果,不會耽誤病情,患者也不會承受太多病痛,治療帕金森為您推薦神經組織重生療法。
有用0
朱帥帥
山東中醫藥大學兒科
擅長:小兒方面疾病
已幫助用戶: 666
問題分析: 你好,阿爾茨海默病又叫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起病隱襲,病程呈慢性進行性,是老年期癡呆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人格改變及語言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嚴重影響社交、職業與生活功能。
意見建議: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