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疼痛多與飲食關系密切,即餐后半小時開始,疼痛持續幾個小時,有燒灼感,其后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后再次發現,服堿性藥物疼痛可以緩解。胃癌的疼痛無規律性,與進食無關,進食后疼痛可加重,也可減輕。疼痛性質不定,可以是鈍痛或劇疼,常有飽脹感,晚期疼痛加重,多為持續性,服堿性藥物也不能緩解。
一般來說,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不同之處在于:
1、胃粘膜的部位:胃粘膜的部位:胃粘膜的病變部位主要是在胃的竇部和胃的角上;十二指腸球潰瘍多見于十二指腸球的前壁處,也可見于球后的潰瘍。
2、腹痛的特點,通常在飯后的30分鐘內會出現鈍痛和絞痛;十二指腸球的胃粘膜病變表現為夜行性腹痛和空腹痛。
3、伴隨癥狀:惡心、嘔吐、腹脹、大便出血;十二指腸球部的潰瘍一般不會出現反酸、惡心的癥狀,一般都是帶有血絲的。
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的區別如下:
一、兩者的疼痛部位較為接近,但是也有一些不同,胃潰瘍的主要疼痛部位在劍突下偏左的位置,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部位在腹部中上偏右的位置。
二、兩者發病時間也不同,胃潰瘍發病時間一般在飯后發作,但是饑餓時就會得到緩解,而十二指腸潰瘍一般在飯后一段時間發作,但是進食后就能得到緩解。
胃炎和胃癌典型的區別是胃炎屬于良性疾病,胃癌屬于一種惡性腫瘤。胃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和平時的飲食結構有關,平時進食不潔飲食或者暴飲暴食,進餐不規律,都會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
胃炎和胃潰瘍的癥狀區別,通常胃炎主要表現為噯氣、腹脹、惡心、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食欲不振、便秘等癥狀,同時還會出現消瘦、貧血、上腹部疼痛等癥狀。胃潰瘍的癥狀是胸部、劍突上、腹部疼痛,疼痛以鈍痛、燒灼樣痛、隱痛為主。少數病人沒有任何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穿孔等并發癥。這兩種疾病都要注意調理,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一般來說,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都有周期性發作、規律性發作的特點。胃部潰瘍的主要特征是進食后出現疼痛,在饑餓時減輕,進食后又出現疼痛。十二指腸潰瘍最常見的癥狀就是餓了,晚上會有痛苦,吃了東西就能減輕,吃了鎮靜劑就能減輕。無論是十二指腸潰瘍還是胃潰瘍,都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另外,要做好碳13或碳14的呼氣測試,以確定是不是由幽門螺旋體感染導致的消化性潰瘍。
建議患者根據實際情況前往醫院就診檢查,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