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壓偏低,考慮為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經病變誘發內臟血管收縮所致。另外,貧血,供血不足,營養不良,過度勞累也會導致血壓偏低。
建議糖尿病患者出現不適癥狀后,應及時記憶檢查,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如果發現血壓低,可以使用一些補氣血的藥物治療。
患者應注意休息以免意外受傷,不劇烈運動、飲食營養全面、預防貧血。
糖尿病人出現低血壓時,主要與飲水過少、并發自主神經損傷等因素有關。
1、飲水過少:如果病人水喝得少,或者是大量出汗,沒有給病人充足的水分,造成血液循環血容量不足,就會出現血壓低的癥狀。
2、并發自主神經損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會引起自主神經的損傷。自主神經損害會導致血壓不穩定,主要是由于久坐或仰臥后,突然站立而造成的體位性低血壓,同時還會伴有頭暈、雙眼發黑等癥狀
長期糖尿病可能造成植物神經損害,容易出現血壓調節障礙出現低血壓。需要注意休息,把血糖控制好,避免突然站起等體位變化,平時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注意飲水避免脫水。
糖尿病患者低血壓的癥狀往往表明低血壓是體位性低血壓,即患者低血壓與體位改變直接相關。
例如,當患者突然從臥位過渡到站立位,即躺著的患者突然站起來,就可能發生體位性低血壓。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引起的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影響了整個姿勢的神經調節。當病人的體位改變時,整個血壓的供給調節跟不上體位的改變。針對糖尿病體位性低血壓的情況,最重要的是及時評估,改善患者的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患者的整體血壓,以便選擇合適的藥物改善癥狀,避免更嚴重的后果。
一,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 二,增加營養,吃些有利于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生脈飲等。此外,適當喝些低度酒也可提。 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體育鍛煉無論對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四,為防止暈到,老年低血壓患者平時應注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從臥位或坐位起立時,動作應緩慢一點。排尿性低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在排尿時最好用手扶住一樣較牢固的東西,以防摔倒。 五,藥物治療,可選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黃素等升壓藥及三磷酸腺苷、輔酶A、維生素B及C,以改善腦組織代謝功能。
指導意見:血壓低建議口服生脈飲口服液。加強營養,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