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方法如下:
1.糖尿病病史超過5年,無藥控制血糖,飲食不良控制血糖,或藥物無法控制血糖的情況下易發生糖尿病腎病。
2.尿液中有很多白色泡沫。排尿后尿液放置10分鐘以上,尿液中的小氣泡不會消失。雙下肢水腫,血壓比以前高,藥難以控制,降壓藥品種增多,降壓藥使用量也增加。
3.血糖控制達標,但癥狀不會減少,比如全身水腫減少,四肢癱瘓,疼痛明顯增加,尿液泡沫量仍然多,出現嗜睡情況。
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診斷腎臟損害的程度可以通過檢測尿白蛋白/肌酐來了解。
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主要有糖尿病病史和糖尿病性眼底改變,尿白蛋白排泄率(即尿白蛋白/肌酐)升高(正常小于20g/min,小于30mg/24h)。要求確診后6個月內連續兩次尿檢,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應大于20微克/分鐘,但應在30-300毫克/24h之間。同時應排除其余可能引起其升高的原因,如尿路感染、運動、原發性高血壓、心力衰竭、水負荷增加等。如果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時,尿白蛋白排泄量仍為20-200g/min,則可認為有早期糖尿病腎病。
診斷糖尿病腎病,主要是依據糖尿病史,微量白蛋白尿等臨床表現進行綜合判斷。目前的診斷水平是比較難做到早期診斷的,但是早期的篩查和教育對于提高糖尿病腎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糖尿病腎病早期表現是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載脂蛋白的異常,尿微量白蛋白跟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異常。
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標準是有不同程度高血壓、浮腫,嚴重時可出現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病史數年出現持續性微量白蛋白尿(UAE常在20~200μg/min或30~300mg/d間),即應疑診“早期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依據臨床指標進行診斷,若糖尿病病史較長,且血糖控制不良,可出現蛋白尿增多,血尿較少見,多考慮糖尿病腎病。診斷糖尿病腎病亦應排除其它腎病,如腫瘤、自身免疫病引起的腎病或原發性腎病。
嚴重。不盡早治療會發生骨關節病變,骨關節病變的重要表現為骨礦物鹽減少,骨密度減低,掌骨x線皮質變薄,其原因不明。高血糖時腎小管鈣和磷的重接收減少,可能是骨礦物質減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