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檢查分為神經系統和血管系統。
神經系統的檢查主要包括振動測試、踝關節反射、神經反射等。主要是要做一些基本的檢查,比如主動脈的跳動,皮膚的溫度,腳上的肌肉,如果需要,還要做一些血管造影,看看有沒有狹窄,有沒有堵塞之類的。尿病足常表現為皮膚發紅,嚴重時可伴有破潰、流膿等癥狀,要注意病人的皮膚部位。
一般體檢:進行周圍神經檢查和周圍血管檢查,評估患者下半身和周圍神經的血液供應:
(1)血糖檢查:空腹血糖、飯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檢查對評估患者血糖非常有意義。
(2)細菌培養:如果有感染癥狀,立即進行細菌培養,檢查致病菌,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3)他檢查:凝血功能、肝功能、腎功能、C反應蛋白等檢查。可以減少對患者他疾病及并發癥的檢查。
糖尿病臨床上可分為0-5個階段,共6個階段,一般0級就可以檢查糖尿病足了。
一、0級是指糖尿病患者足部有糖尿病足高風險因素,但未出現潰瘍。
二、一級患者足部出現破損、潰瘍,此類潰瘍為淺表潰瘍,且一般不合并感染。
三、二級患者潰瘍向深部進展,出現感染。
四、三級患者有深部組織感染,特別是骨感染,也就是常見骨髓炎或深部膿腫的形成。
五、四級患者可出現骨壞死、骨缺血及其他軟組織喪失。
六、5級最嚴重,出現足壞疽,有時出現干性壞疽或濕性壞疽,這是糖尿病足最嚴重的情況。
糖尿病足要做心動圖、常規胸片等影像檢查。糖尿病足的影像學檢查主要是觀察是否存在外周神經病變所致的骨折X線片主要是根據骨折、骨折、錯位等因素來確定。MRI和CT有助于進一步確定患者足底是否有損傷。正常足和高危足不需要做影像學檢查,如果是糖尿病足,或者是感染足,則需要做相應的影像學檢查。對糖尿病足進行成像,尤其是對夏科氏關節病和骨髓炎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腳上有糖尿病需要做以下檢查:
1、進行下肢動靜脈血管彩色多普勒檢查,觀察有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狹窄、梗阻等。
2、進行下肢神經肌電圖檢查,判斷下肢神經傳導功能是否異常。
3、進行ABI(踝部指數)檢查,主要看動脈彈性和脈搏傳導指數有無異常。
4、常規檢查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情況,進行腎功能和尿蛋白測定。因為糖尿病早期癥狀不會特別明顯,所以需及時到醫院接受相關檢查。
引起糖尿病足,到普通外科進一步就診治療。糖尿病屬于常見的一類慢性疾病,癥狀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長期糖尿病會引起末梢血管損害,導致下肢皮膚潰瘍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