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議艾灸。
艾灸主要起到溫經通絡、溫中散寒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大多屬于陰虛火旺的體質,容易上火。艾灸可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陰虛火旺,但不是絕對的。對于痰濕較重的糖尿病患者,或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腹脹腹痛等癥狀者,可給予艾灸。這種情況下,要注意患者是否有上火癥狀,如眼睛紅腫、口腔腫痛、咽喉腫痛、鼻子干燥等。無上述癥狀的患者可繼續艾灸,如出現上火癥狀,立即停止。
一般情況下,艾灸不能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體質均多屬陰津虧虛,燥熱內生之證,而艾灸易耗傷人體陰液,故可加重糖尿病多食饑渴、小便頻數等情況,同時還可能導致血糖增高。另外,艾灸對胰島素分泌有一定影響,且糖尿病患者全身皮膚宜于氣血溫煦,痛覺比正常人敏感度低,施灸時易發生皮膚燙傷、嚴重時可誘發感染等癥狀,是施灸時禁忌癥。因此,如果要進行灸法治療的話,必須嚴格按照醫囑操作,否則就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艾灸不可以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療仍然是經典的三駕馬車理論,包括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等等。藥物主要是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等非口服降糖藥。艾灸作為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癥狀,但指望這種方法降低血糖、延緩并發癥是不現實的。因為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疾病,存在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以及胰島素抵抗等病理生理過程,艾灸很難從整個治療機制上達到緩解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抵抗的過程,所以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不要相信艾灸可以治愈糖尿病。如果患有糖尿病,一定要規范使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進行治療。
中醫可以治療糖尿病。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1.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注意情緒調節。糖尿病的發生發展都與情志有關。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確對待生活和疾病,要“控制情緒”,“減少憂慮”。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和血液循環,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復。
2.中醫治療糖尿病。適當的中醫治療。中醫治療糖尿病是以臨床癥狀為基礎的。隨著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三消分析的水平上,要把所有能反映各種病情的指標都包括進來,包括現代醫學的檢查項目,把中醫辨證和西醫辨證結合起來。
中醫治療糖尿病足的方法如下:
1.中醫治療在嚴格控制血糖的情況下,可以辨證活血化、解熱解毒、益氣養陰的中藥湯劑內服。
2.如果皮膚出現潰瘍,可以在控制清創和感染的基礎上使用消除腐敗生根的處方藥的外敷。
3.如果皮膚不破裂,可以使用活血化、溫經通的中藥進行熏洗和浸泡,嚴格掌握浸泡液體的溫度,避免燙傷,熏洗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如下肢麻木、冷痛、襪子遮蓋的感覺)。
糖尿病足患者在經過中醫診斷后,要選用不同的中藥,詳情如下:
1.熱毒濕熱:熱病患者傷口紅腫、膿液渾濁、薛洪泰發黃、易怒,使用解熱解毒易濕方藥,如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等。
2.寒凝血瘀:傷口暗、膿清、局部皮膚溫度低的冷患者可以選擇溫陽酸、活血利水之方。如陽和湯。
3.氣血兩虛:病情長、精氣虛弱時加補血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