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置換術后鍛煉強度不能太大,每天步行7000步。
1、膝關節置換術后早期,以關節功能、活動角度、關節柔韌性、力量適度為主要訓練目標。
2、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6個多月,主要以力量和耐力為主,但不推薦使用強度來增加磨損,除非是運動員。
3、關于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運動強度,就是堅持每天運動的強度和力度,保證不出汗。
人工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是進行康復鍛煉。
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護理是很重要的一環。術后患者回到病房,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和身體狀況。出現問題要及時的進行相應的治療。這種患者術后要做好傷口換藥,避免感染。可以在床上進行伸腿勾腳,可以起到收縮肌肉、預防肌肉萎縮等作用,為以后的下蹲運動作好準備。還有就是這些患者要積極使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患者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戒煙、戒酒,否則會影響到傷口的愈合。大多數患者在積極的治療下,只要不感染,不凝血,多做運動,都會有很好的恢復。
大部分病人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其康復情況都比較理想。一般是以下幾點起到決定性的因素。
一是病人的順應性和合作能力;二,看手術醫師的技術水準;三:手術難度大小。
總之,在手術之后,需要在外科醫師或者是專業的復健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運動不僅能提高關節的靈活性,還能幫助穩固和防止深靜脈血栓。如果出現不適,需及時就醫。
人工關節置換術等多用于終末期骨關節疾病,臨床上使用比較廣泛的是髖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置換術后,術后早期出現的主要并發癥主要是肺部感染、泌尿性感染和褥瘡、下肢有深靜脈血栓形成。
因此,在人工關節置換術初期,需要給患者定時翻身扣背,重視骶尾部的護理,預防褥瘡及感染,鍛煉下肢功能,預防長期固定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后遠期并發癥以假體的脫位為主,因此,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長期應用中應重視防止全身性感染,注意活動度不宜太大,防止假體發生錯位,同時切忌摔跤,預防假體周圍骨折,假體松動。
患者術后恢復以關節屈伸功能練習,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練習為主。
一般情況下,人工關節置換術費用大約1.5萬元到2萬元左右。但是具體還是要根據所選擇的材料、醫院的級別以及地區等進行判定。如果選擇最新型材料但尚未經過大量臨床使用,此種材料的價格相對就比較昂貴,但是不建議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建議使用率高較成熟的材料,此種材料的手術效果較好。但是選擇什么樣的假體材料,要跟根據自己的病情以及自身條件決定。
人工關節置換術患者后應注意觀察體征、做好護理。
1.觀察體征:術后需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測量血壓是否波動,是否出現活動性出血,同時觀察患者的引流量情況,記錄患者引流量,觀察引流量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及時向醫生報告。
2.做好護理:患者一般要抬高肢體,減輕局部腫脹。如果患者疼痛比較明顯,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和止痛的藥物,有助于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