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腳跖骨骨折后2-3天可開始彎曲。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足的跖骨位于足中部,經過手術固定跖骨骨折,骨折端相對穩定,可以進行正常的功能鍛煉,不需要負重。常見功能訓練包括伸直踝關節和彎曲腳趾。保證周圍關節功能盡早恢復是骨折治療的目的之一。所以在跖骨骨折后,積極活動踝關節和腳趾是正確的。術后復查X線片,確認骨折固定沒有問題,傷口沒有紅腫滲液,術后2-3天即可開始功能練習。
腳234跖骨骨折3-4個月能走路。
234腳趾骨斷裂常見于外傷、高空跌落、或扭傷等情況。若合并有跖趾關節脫位,則稱為Lisflanc。這是一種必須通過外科方法來恢復跖趾關節表面的一種較重的骨折。跖骨骨折一般都是很好的,一般在術后2-3個月就能恢復正常,適量的走路后酌情進行營養補充和適當的功能鍛煉,3-4個月就能完成全部的步行。
嬰幼兒的跖骨骨折一般經過3-4周就可以愈合。
因為嬰幼兒的跖骨骨折多數都屬于青枝骨折,骨折相對穩定,斷端沒有明顯的移位,而且嬰幼兒的骨膜非常肥厚、堅韌,骨折不會造成骨膜的破裂或者損傷,從而嬰幼兒骨折是一種膜內化骨,生長和愈合是非常快的。
家長要注意局部制動,防止孩子出現再次損傷,造成骨折加重甚至出現移位。要定期復查看骨折是否愈合,骨折愈合以后就要相應的進行功能訓練。
跖骨骨折會造成局部腫脹,疼痛和循環損傷引起的不適,避免劇烈活動。需要2-3周的時間來逐漸減輕腫脹。睡覺時要抬高患肢以配合物理輔助治療。根據病情恢復狀況,定期復查。
第5跖骨骨折一般一個半月左右才能走路。
腳部的第5趾骨是腳部三點負重的負重點,骨折后要盡量不要太早的下地活動,以免造成骨折端摩擦,造成骨折延遲愈合。要等骨折端出現骨痂,正常情況下,骨折末端會有原始骨痂生長,成熟骨痂要1-2個月,骨折端穩定后才能慢慢的下床,通常在骨折后一個半月左右,骨折端有原始骨痂生長,在下地的時候要進行輕微的負重運動,同時還要配合拐杖。
足部跖骨骨折三四個月能干重活。
通常來說,足部跖骨骨折的位置、骨折線都變得模糊不清了,說明骨折部位很穩固。這種情況下,患者可以干重活,大概要三四個月。
不過,具體的恢復時間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患者年紀大了,體質弱,又患有糖尿病,而且受傷很重,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這種情況下,恢復的速度會很慢,甚至會導致骨折不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