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后一般要六周左右能走路。具體分析如下:
跖骨骨折可能會導致局部活動受限,引起疼痛,需要及時使用石膏或支具對骨折處進行固定,此時一般不能過早走路,以免加重疼痛的癥狀,影響骨折處的愈合。同時跖骨骨折后還需要將患者抬高,有利于消腫,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恢復后可以及時進行關節(jié)和肌肉的功能鍛煉,以恢復局部功能。
第5跖骨骨折一般一個半月左右才能走路。
腳部的第5趾骨是腳部三點負重的負重點,骨折后要盡量不要太早的下地活動,以免造成骨折端摩擦,造成骨折延遲愈合。要等骨折端出現骨痂,正常情況下,骨折末端會有原始骨痂生長,成熟骨痂要1-2個月,骨折端穩(wěn)定后才能慢慢的下床,通常在骨折后一個半月左右,骨折端有原始骨痂生長,在下地的時候要進行輕微的負重運動,同時還要配合拐杖。
腳234跖骨骨折3-4個月能走路。
234腳趾骨斷裂常見于外傷、高空跌落、或扭傷等情況。若合并有跖趾關節(jié)脫位,則稱為Lisflanc。這是一種必須通過外科方法來恢復跖趾關節(jié)表面的一種較重的骨折。跖骨骨折一般都是很好的,一般在術后2-3個月就能恢復正常,適量的走路后酌情進行營養(yǎng)補充和適當的功能鍛煉,3-4個月就能完成全部的步行。
第五跖骨骨折通常在3到6個月左右能走路,需要引起重視。
第五跖骨骨折一般需要3-6個月左右再逐漸下床行走,避免過早的行走,會對身體恢復造成一定的負面作用。平時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久站,晚上睡前抬起腳,多做一些運動,通過按摩來改善身體的血液流通。此外,還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來補充鈣,預防鈣質的損失,不要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平時可以到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進行針灸和物理治療,骨折處要做好保暖措施。
孩子跖骨骨折,需要3個多月后才能正常的走路。
不過,如果孩子的身體狀況良好,可以更早的下床行走。因為孩子的體質,導致的損傷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每個人的恢復速度都不一樣。在孩子發(fā)生骨折后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采取石膏固定,最好是臥床休息,不要過早下地行走,否則會造成骨折位置的錯位,造成孩子的骨折損傷更嚴重。
在治療后4~6個星期,跖骨骨折鋼板手術病人需要用拐杖支撐,不需要負重走路。
為了防止四肢浮腫,每日步行不宜少于30分鐘。一般需要將患肢抬起,躺在病床上,平時要做好運動,以消除腫脹,防止肌肉收縮。術后4-6周,當x片顯示有局部骨痂時,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拐杖進行局部負重步行。在10~12個星期內,對x片進行檢查,發(fā)現骨折的線條已變得模糊不清,或已消失,方可放棄拐杖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