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關節脫位可能會有疼痛、關節腫、畸形、彈性固定、關節盂空洞、麻木及刺痛感等癥狀表現。
1.疼痛:受傷后關節疼痛明顯,活動時疼痛明顯,關節功能也會有明顯的變化。這會讓患者的行走范圍變窄,運動的幅度變得更小,病情也會變得更加的明顯。
2.關節腫:脫位后,可在關節腔中產生血腫,造成關節腫脹,多見于淺表關節,也可在皮膚下見到瘀血。
3.畸形:可以在不正常的部位觸摸到脫位的節段,可以伸長或縮小。
4.彈性固定:因脫位導致患者四肢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了不正常的姿勢,因關節囊區的韌帶和肌肉受到牽引,而產生了一定的彈性抵抗。
5.關節盂空洞:關節盂脫位后的身體可以感覺到關節盂的空洞。
6.麻木、刺痛感:脫位后會導致骨骼附近的神經受損,從而導致神經支配部位的麻木和刺痛感。
掌指關節脫位多見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脫位是常見的,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畸形以及手指的運動功能。此外,在病情較重的情況下,還可能發生指端神經、血管的損害及關節的變形。
1.紅腫:大拇指和食指的脫位會很快紅腫,指頭變得更大。
2.疼痛:手掌指節脫臼會伴隨著強烈的疼痛。
3.運動功能不全:指錯位后,拇指向尺側傾,指間節呈半彎曲,手指運動功能不全。
胸鎖關節脫位會有胸鎖關節部位疼痛、腫脹,頸部向前和患側屈曲等癥狀表現。
胸鎖關節部位疼痛、腫脹,頸部向前和患側屈曲,任何抬頭和肩部活動可誘發疼痛,深呼吸、打噴嚏可使疼痛加劇,關節畸形,鎖骨內側端松弛,壓痛(+),前脫位時可見鎖骨內側端向前突出,并有異常活動。當鎖骨頭壓迫氣管和食管時,可產生窒息感和吞咽困難。若刺破肺尖可產生皮下氣腫,觸診時胸鎖關節部空虛。
頸椎雙側關節突關節脫位會出現的癥狀如下;
患者頸部的受損部位會出現畸形、疼痛、功能喪失等情況。局部會出現明顯疼痛,患者的頸部不可以伸展、彎曲、旋轉等。患者的頭部也會前傾,在患者患處的脫位節段的棘突和棘間隙處會出現明顯的疼痛癥狀。患者的脊髓和神經根也會出現損傷,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癱瘓或是神經疼痛的癥狀。
一般情況下,單側關節突關節脫位會有疼痛、頸部活動功能受限、四肢癱瘓等癥狀表現。
1.頸部疼痛:單側關節突關節脫位會使患者頸部出現針刺樣疼痛,在活動、扭動旋轉時疼痛感可能會更加嚴重。
2.頸部畸形且功能受限:如果患者單側關節突關節脫位,患者可能會出現強迫性頭頸傾斜畸形的情況,還可能會導致頸椎伸展和旋轉功能受限。
3.四肢癱瘓:患者單側關節突關節脫位,如果還合并有脊髓損傷,患者可能會出現四肢癱、下肢癱或部分癱,HIA可能會出現感覺異常導的情況。
因患兒年齡、脫位程度、單側或雙側發病等不同,臨床表現可有不同,主要表現如下:
1.單側脫位患兒早期可以有臀紋、大腿紋不對稱,但特異性不強。一側髖關節內收。雙側脫位患兒會陰部變寬。
2.單側脫位患兒有下肢不等長,行走期雙側髖關節脫位的患兒有跛行步態,鴨步。
3.雙側大腿紋不對稱、左側外展試驗陽性等。
在新生兒期給予治療的患兒預后最好,將來髖關節可以完全恢復正常。所以家長發現新生兒有不適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