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骨折拆了石膏通常還需要拍片,具體內容如下:
在骨折拆了石膏后,患者通常還需要進行復查,通過拍片來明確骨折處是否存在再次移位、畸形愈合等情況;如果患者在骨折后通過手術進行了內固定,在拆除石膏后的一年左右,患者還需要進行復查,通過拍片來觀察骨折處的恢復情況,以確定拆除內固定的時間。因此,骨折拆了石膏通常還需要拍片。
一般情況下,骨折部位拆了石膏患者能走路嗎需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具體內容如下:
如果患者骨折處的位置已經符合了臨床治愈的要求,可以在取下石膏之后慢慢下地行走。首先要用患肢站立,在家人的陪伴下,逐步加大負重,逐步加大步行的長度,逐步提高步行的速度。在剛開始走路的過程中,需要用雙手拄著拐杖,在家庭成員的幫助下,鍛煉的次數不要超過1000次。1個月后,可以用手拄著一根拐杖走路,3個月之后再用拐杖走路。
腳趾骨折4周拆了石膏可以走路,但應適量走,以免影響骨折部位的恢復,還可能會導致二次骨折。
腳趾趾骨是淺表的,不是脫臼,可以在2-3個星期內進行石膏固定,4周后趾骨斷裂已經相對穩定,不會影響到骨頭的愈合。趾骨脫臼后,經過手術復位,可以進行對位對線,4個星期后即可正常走路,不會影響到骨折,也不會出現二次骨折的情況。
骨折拆了石膏4-6個星期能走路,具體分析如下:
骨折打好石膏后,首先要進行石膏外固定,一般要4-6個星期。6周后取下石膏,不然會導致關節僵直等不良反應。另外,在4-6周內,骨折端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骨痂,其中一些骨痂與骨裂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并不牢固,沒有形成骨性愈合。第二,骨性愈合一般要10-12個星期,這時下肢可以承受重量。
通常情況下,骨折石膏拆了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剛取完石膏的患者,骨折處有骨痂生長,但還不夠牢固,不能劇烈活動,以免造成骨折再脫臼。
2.由于骨折石膏支架的固定時間過長,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關節僵硬的情況,所以建議患者要進行功能鍛煉,在拆除之后進行功能鍛煉,以恢復患者的正常關節活動度以及肌肉的力量。
骨折后拆了石膏能走路,但通常可能會導致走路不暢。具體內容如下:
骨折拆完石膏后一般不能立即行走,首先是骨折經過石膏外固定一段時期后再拆石膏,主要是為了讓相鄰的關節功能得到恢復,防止出現關節的僵硬和僵直。此時骨折尚未痊愈,不宜立即負重步行,以免出現骨折移位、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等不良影響。另外,骨折后可能會出現骨骼壞死和骨質疏松癥,導致骨折部位的骨骼硬度比較低,拆卸固定后不能保持骨折的穩定性,需繼續恢復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