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跟骨骨折可能有感染、距下關節炎、足跟痛、骨刺等后遺癥,具體內容如下:
1.感染:如果在跟骨骨折后,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如果調養、護理不當,患者可能出現刀口愈合不良的情況,可能導致感染。
2.距下關節炎:如果在跟骨骨折后,患者進行了保守治療,則可能出現距下關節炎等后遺癥。
3.足跟痛:如果在跟骨骨折后,患者沒有及時進行系統的治療,可能會出現跟骨畸形愈合的情況,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足跟痛。
4.骨刺:在跟骨骨折后,可能會出現足跟部的骨質增生,導致患者出現骨刺等后遺癥。
跟骨骨折是指承重部位的骨折,嚴重的骨折會出現外傷性骨關節炎、畸形不愈合等后遺癥題。要根據跟骨骨折的種類、嚴重的情況,進行全身CT、3D成像等檢查。對于重度外傷性關節炎,可以通過局部的關節融合術進行治療。病情不算太重的患者,可以通過熱敷、泡溫水等方式來改善病情,并避免走動,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痛劑。
跟骨骨折的后遺癥一般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以下是:
1、足底筋膜損傷疼痛:經保守治療后會有走路痛、久走會痛、穿硬鞋痛等癥狀。
2、跟骨高度丟失、跟骨增寬:由于骨折部位不理想,不能進行外科治療。
3、跟骨畸形的修復:肌腱局部卡頓,腓骨肌卡壓,以局部特殊的位置痛為主,某些動作會加重。
4、脂肪墊損害:腳跟損傷后脂肪墊的損害,以腳后跟疼痛為特征。
5、骨折不連:以行走疼痛為特征。
6、疤痕性疼痛:術后創面有疤痕,粘附在鋼板上,引起疼痛,與疤痕、軟組織的損害有很大的關系。
跟骨骨折的后遺癥,大家最常見的就是一個負重痛和行走痛,有時候類似于一個踝關節扭傷的癥狀,它其實就是一個創傷性關節炎所導致的,這個關節炎主要發生的部位就是距下關節。距下關節是一個負重關節,當骨折發生在距下關節面的時候,產生一個距下關節面的創傷關節炎,其主要表現就是一個行走痛、負重痛,并且在受涼、變天的情況下,它會出現一個關節的疼痛,如果癥狀較重,嚴重影響生活,可能需要后期進行距下關節融合。
跟骨骨折大部分情況下不會留下后遺癥,如果治療不及時,并且后期鍛煉不得當,有可能會留下后遺癥。
跟骨骨折大部分情況下,經過積極的治療和護理不會留下后遺癥。如果當時損傷比較嚴重,造成關節面不平整,不積極的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很容易形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就會出現疼痛的感覺。有的病人可能由于長時間的固定,關節就會僵硬,但是由于后期害怕疼痛鍛煉不夠,關節僵硬很難恢復正常,會影響正常關節的活動度,對于這樣的病人也會留下后遺癥,所以要進行合理的鍛煉,積極的治療一般沒有后遺癥的。
跟骨骨折的后遺癥可能是形成骨突、影響走路、畸形等。
跟骨骨折后遺癥以跟骨畸形愈合和骨突形成最為多見,這類病例多表現為骨折后復位不佳,易使跟骨變形愈合和跟骨處骨質增生而形成骨突。跟骨骨折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和骨質吸收現象。跟骨骨折后,影響跟距關節的工作,極易引起距下關節的創傷性關節炎,致使患者在晚期行走過程中,跟骨關節部位有明顯疼痛,并出現明顯腫脹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生活。所以跟骨骨折患者應該盡早進行治療。若跟骨骨折變形愈合卡按腓骨肌腱,還易造成患者晚期腳踝屈伸活動中腳踝外側出現痛脹狀況。另外跟骨骨折后,會造成跟腱斷裂或者出現韌帶損傷等現象,使得跟骨周圍軟組織受到擠壓而產生炎癥反應,從而使骨頭變形,甚至壞死,破壞骨質結構。如骨折變形愈合卡按屈指肌腱,還易使腳趾屈曲造成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