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輕微骨折通常有腫脹、活動受限、局部隆起等癥狀,具體內容如下:
1.腫脹:如果患者出現了輕微骨折,骨折斷端周圍軟組織可能會有損傷,出現腫脹、疼痛等不適癥狀。
2.活動受限:如果患者出現了輕微骨折,骨折處肢體的活動可能會受限,可受力程度有所下降,但并不一定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
3.局部隆起:如果患者出現了輕微骨折,可能會有較為輕微的骨折移位,可能導致骨折處出現局部隆起。
患者有肋骨輕度骨折,其表現為胸壁上的疼痛,在深呼吸咳嗽時會加劇,在肋骨斷裂的位置壓迫時會有更大的痛楚,不會有肋骨的異常活動和骨擦音骨擦感,也不會有明顯的腫塊和淤血,僅表現為胸壁的疼痛,以及咳嗽、深呼吸時的疼痛加劇,而在床上翻身的時候會更加劇烈。
由于創傷較小,愈合速度也較慢,且不會出現明顯的軟組織挫傷,因此骨折端的血液循環不會受到嚴重影響,恢復速度也會更快。
一般情況下,肩膀輕微骨折后的癥狀有疼痛、肢體功能受限等,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局部疼痛和骨折部位壓痛是肩部輕微骨折的主要癥狀表現之一。如果骨折發生移位,可能會出現骨擦音或骨擦感。穩定骨折一般不會出現骨擦音、骨擦感等癥狀。此外,還會影響到肩膀的外展、內收、前屈、后伸等肢體功能的限制。肩膀輕微骨折可采用超肩夾板或前臂吊帶固定。
輕微腰椎壓縮性骨折癥狀是疼痛和功能性障礙。老年人的脊柱壓縮骨折往往是因為嚴重的骨質疏松癥。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越來越多的骨質疏松癥患者出現,一些平時很小的行為都會導致脊柱出現輕微的擠壓斷裂。腰背疼痛與普通的肌肉損傷相似,但是在壓縮骨折后會有更長的疼痛,另外,坐立行走也會有疼痛,需要臥床休息,咳嗽振動會加劇。
寶寶骨折時,以患部劇痛為主,孩子可啼哭,傷處發紅。
如果發現寶寶也有相似的病癥,建議患兒家屬帶寶寶到醫院做相關的檢查以清楚損傷的情況。嬰兒骨折通常是由于照顧不周或掉下床而導致骨折。父母看待嬰兒時必須格外注意。
建議在日常盡量關注嬰兒的活動,年齡較小的嬰兒不適宜進行行走、跑步等活動,如果出現骨折的情況,應盡快就醫采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