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特發性震顫效果比較好,具體分析如下: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功能紊亂。中藥辨證論治對特發性震顫有較好的療效。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還可以大大的延遲病情的發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中醫常用的中藥湯劑有:逍遙散、補陽還五湯、三甲復脈湯、鎮肝熄風湯等。另外還可以通過中醫的針灸來進行治療,常用的穴位有百會穴、四神聰、合谷、太沖穴、曲池穴等。
中醫治療特發性震顫的方法有使用藥物、理療等。
1.使用藥物:特發性震顫是最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主要為手、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運動性震顫,建議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常用的藥物主要有補陽還五湯、八珍湯等。
2.理療:特發性震顫具有相互矛盾的臨床本質,一方面這是一種輕微的單癥狀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見的進展性疾病,通常可以通過針灸進行治療。
特發性震顫目前沒有特效藥能治療,只能是對癥緩解,針對特發性震顫治療,可以考慮對神經受損組織進行修復,修復并代替不斷損傷的腦組織,使腦組織功能得以長期穩定正常,具有長期穩定的主要效果。
特發性震顫可以通過治療來改善其臨床表現,但該疾病治愈的幾率比較小。
針對特發性震顫,主要是用藥來緩解癥狀,常用藥物有心得安、阿爾馬爾等。晚期的時候出現病情加重,可以考慮做外科手術。總之,這種情況下,極有可能只是一種緩解的方法,想要徹底痊愈的幾率并不大。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完善檢查,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處理,切勿延誤病情。
一般情況下,特發性震顫早期不嚴重,晚期比較嚴重,具體分析如下: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運動障礙性疾病,進行緩慢震顫是唯一的臨床表現,早期一般不重,可通過藥物得到良好的控制,若不及時治療可隨著年齡的增長癥狀逐漸加重,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如吃飯時喝湯喝不到嘴里去,寫字手抖等,如果該情況進展比較嚴重、比較猛烈就需要及早去治療。該病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國際上一線用藥為普萘洛爾、撲癇酮,如果單一的藥物不能有效控制震顫,可考慮兩藥合用。若合并焦慮癥狀可加用苯二氮卓類藥,如阿普唑侖等。二線用藥包括苯二氮卓類藥、加巴噴丁、托吡酯、A型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