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調節人體內內分泌,對于身體有非常大的益處,通常不會引起月經延遲等疾病。
若月經只延遲數日,可不必慌張,早來或者延后一周均屬正常情況。如果月經延遲一星期以上的話,建議首先要考慮是否懷孕,可進行抽血檢查。如果沒有懷孕的話可能是月經不調,需要慢慢調理,比如吃藥、日常保持正常的飲食和生活作息、避免勞累等。
艾灸會影響月經,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艾灸,具體分析如下:
艾灸可以溫經通絡,起到暖宮止痛的效果。可能用于經期過長、經血顏色深、有血塊、經量少、痛經拒按、痛經、小腹冷感等。經前在中極、關元、三陰交、氣海等穴位施以艾灸,可以緩解上述癥狀。如果是月經頻繁、量多、顏色潮紅,伴有頭暈、心悸、口干口苦等,則不適合使用艾灸。
一般情況下,月經來了可以用艾灸,如果沒有不是可以不用艾灸。具體內容如下:
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月經量一般,沒有痛經、婦科炎癥等癥狀,最好不要做艾灸,因為這樣會加快血液的流通,導致經期增加;女性經期內可以通過艾灸疏通經絡、活血化放瘀、解痙止痛等方法來緩解痛經;有宮寒、輸卵管阻塞、婦科炎癥等癥狀,可以在經期進行消瘀散結、祛寒除濕等調理;月經過多或者有宮出血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暫時不要用艾灸,而是用止血的方法進行治療,等到月經量少了,就可以進行艾灸。
通常來說,月經少可以艾灸。
艾灸是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有助于溫經散寒,促進人體氣血的運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而如果月經少,也可以適當艾灸,有助于除濕祛寒、通經活絡、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調理陰陽,使月經量逐漸增加。
一般情況下,月經不調可以通過艾灸來進行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月經不調的主要表現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月經提前、痛經等。因為每個人的病癥都不相同,所以需要艾灸的穴道也就不相同。可以選擇下脘穴、天樞穴、氣海穴、中脘穴、足三里、神闕穴、太沖穴、三陰交、照海穴、涌泉穴等穴位。建議患者在正規的醫生手法下進行艾灸,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患者在進行艾灸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在經期進行,還要多休息,避免吃生涼、辛辣等刺激性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