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艾灸后起水泡,患者可以采用藥物治療、生活管理等方法進行處理。
1.藥物治療:艾灸后起水泡,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濕潤燒傷膏、燒燙傷膏、磺胺嘧啶銀乳膏等藥物進行治療。
2.生活管理:艾灸后起水泡,患者應該做好生活管理,可以清潔消毒后,用針頭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創面要保持干潔,有助于預防感染,盡量不要抓撓。
通常情況下,艾灸后出現水泡是相對正常的。具體內容如下:
艾灸后會起泡,主要是因為艾條的溫度控制不好,可能會燙傷患者。如果患者覺得很燙,最好不要過度忍耐,患者可以準備一塊小毛巾,如果體溫過高,可以將小毛巾用來墊在身上,患者也可以通過隔姜灸和隔蒜灸來幫助預防燙傷。必要時患者還可以用毛巾冷敷傷口,避免傷口的感染。
艾灸后起水泡可能是艾條的質量不好,艾灸溫度太高。具體內容如下:
艾條的品質不佳,如果是由病人過敏所致,建議不要用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藥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也有可能是因為艾灸的溫度太高,或是時間太久而造成的。如果水泡不是很大,最好別挑破,以免引起感染,引起細菌的入侵。建議患者用涼水泡上十分鐘,然后用繃帶將傷口包扎好。
體內的濕氣重的話,做一下艾灸是有一定的祛濕功效,出現這些問題有可能是由于艾灸過程中導致局部皮膚燙傷而出現的水泡,第一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以免出現破損感染,可以涂燙傷膏,問題不大。濕氣重可以去醫院做一點背部的拔罐刮痧去濕,這些效果也挺好的。
燙傷是日常生活當中經常發生的不良事件,是由于身體接觸到高溫固體,高溫液體或者高溫氣體引起的局部組織熱損傷,繼而產生燙傷部位紅斑,水皰,或者是組織壞死。燙傷可以分為三度,其中燙傷后起水泡,屬于二度燙傷,應當注意避免患處受到再次外傷,保護創面避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