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發燒打針不能絕對說好或者不好。如果小孩發燒是手足口病引起的,通常可以打針,如使用干擾素肌注,對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好處,如果小孩口服了退熱藥后體溫仍降不到正常的體溫,這種情況下通常才會用賴氨匹林肌注,其他情況通常不建議打針。建議家長平時應注意給小孩保暖,避免身體受涼,并外出時做好保護措施,以免出現發燒的情況。
如果是抵抗力差,特別容易出現反復發燒的表現。跟細菌,病毒,支原體感染有比較大的關系,出現低燒,是不需要打退燒針或是服用退燒藥的。低燒可以做物理降溫,或者是服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
一般情況下,小孩發燒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降溫。
小孩發燒了,如果沒超過38.5℃,一般可以通過溫水浴、貼退燒貼等用物理降溫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果體溫超過38.5℃,家長可以遵醫囑給孩子喝布洛芬顆粒之類的藥物進行治療。
生活中,要讓小孩多喝水,幫助增強新陳代謝的能力,在飲食上盡量以清淡為主,注意調節室內的溫度與濕度,合理安排小孩的作息時間。
孩子有發熱的病情,在服用藥物以及輸液治療持續不緩解的話,需要帶孩子及時去醫院的進行血分析的化驗檢查,必要時進行細菌培養以及藥敏試驗檢查,來明確疾病的診斷,再進一步治療。
小孩發燒臉紅是由于身體溫度高,引起皮膚表面發紅。小孩子發燒臉紅也有可能是因為臉部的角質層過薄所引起的,有的孩子天生的面部角質層很薄,平時都很容易看到面部的毛細血管,這一類人群在遇熱之后,臉部的毛細血管會快速的擴張,毛孔較小,不容易散熱,這種時候就會導致出現臉紅的情況。可以給寶寶多喝一些溫熱水,這樣促進身體熱量的蒸發,同時要注意室溫不要過高,也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物,這樣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皮膚表面的溫度散不出去而增加體溫。
正常小兒的肛溫波動于36。9℃-37。5℃之間,舌下溫度比肛溫低0。3℃-0。5℃,腋下溫度為36℃-37℃,個體的正常體溫略有差異。一般情況下,小孩發燒的溫度如果超過42度是非常危險的,這個時候已經屬于超高熱的情況,如果體溫大于42度,體內的蛋白質或者各種酶都會發生變性的情況,會造成腦損傷以及機體其組織的損傷,是非常危險的。此外,平時的時候如果體溫大于38。5度或者39度,也是比較危險的,尤其是5歲以下的孩子,5歲以下的孩子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善,受到體溫升高的影響,往往容易發生高熱驚厥的現象,會造成腦細胞缺氧和腦功能的損傷。建議體溫達到39度以上,要使用速效的退熱藥。如果體溫在38度左右,可以用退熱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