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寶寶接種疫苗后,可能會出現乏力,低熱,腹瀉,頭痛,皮疹等癥狀,需要對癥處理。
如果孩子發熱,但是體溫沒有超過38.5度,只是出現乏力,低熱,腹瀉,建議給寶寶多喝水,注意保暖,1-2天后體溫就會恢復正常。但是如果寶寶持續高燒不退,全身出現頭痛,皮疹等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診治,注意家長不要盲目用藥,應遵醫囑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一般情況下,寶寶打乙肝疫苗后發熱可能是疫苗的副作用,但通常時低熱,家長可以通過貼退燒貼、溫水或酒精擦拭等方式來物理降溫,一般能有效緩解低熱的癥狀。如果寶寶的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懸液等藥物來退熱。另外,家長要適當給寶寶喝溫開水,并保證寶寶進行充分的休息,以促進身體的恢復。
一般情況下,打完疫苗后寶寶發熱在37.5-38℃屬于正常反應,物理降溫即可,超過了38.5℃,需要通過藥物進行治療。
接種疫苗后,由于寶寶會產生一定免疫反應,可能會出現發熱的癥狀。如果打完疫苗后寶寶發熱37.5-38℃,家長可以對寶寶通過多喂水、溫水擦浴等方式進行物理降溫處理。如果體溫超過了38.5℃,家長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讓寶寶服用布洛芬混懸液進行退燒處理。
寶寶打疫苗后出現發燒癥狀,屬于正常反應。一般兩三天后會逐漸好轉的,不過如果長期發燒并且有拉肚子癥狀,考慮有可能是腸炎建議注意給寶寶適當多喝點熱水,如果寶寶體溫超過三十八度五,可以服用藥物退燒對癥治療,是去醫院找醫生檢查,并化驗血常規和便常規明確病因,在做針對性治療。
對大多數來說一般比較常見的就是低燒,不需要特殊處理,只需要給予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額頭、四肢、腋下、頸部、手心、腳心皮膚幫助散熱,一般1-2天就可以自行緩解。也有少數的可能體溫比較高。
有些嬰兒打疫苗后會出現發燒的癥狀,常見的是低燒,只需要給予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額頭、四肢、腋下、頸部、手心、腳心皮膚幫助散熱,一般1到2天就可以自行緩解。也有少數的嬰兒可能體溫比較高,甚至超過39℃,可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全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