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洗治療濕疹已有很長的應用歷史,常用的是與清熱祛濕,祛風解毒的中藥。
如:桑枝、蘭草、獨活、薏茨仁、車前子、羌活、連翹、黃芩、黃柏、木瓜、秦艽、防己、桑寄生、五加皮、土茯苓、附孑、烏頭、桑枝、肉桂、吳茱萸穿山甲、蘄蛇、蒼術、厚樸、佩蘭、廣藿香、沙仁、沉香、木香、茯苓、澤瀉、金銀草、虎杖、廣藿香、沙仁、沉香干姜、、二花、黃連、蒲公英、二丁、紫花、板藍根、胡椒、玉米須、紫草、白花、白花蛇舌草等。一般選擇2-3種,適量的外洗1-2個星期。
濕疹的發生可能和接觸某種致敏源相關,中草藥只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應該采用激素類的藥物外用涂抹進行治療。如果治療后沒有好轉,再進行過敏原實驗的檢查,再根據檢查的結果,避免接觸過敏原。
小兒濕疹的表現有皮膚瘙癢、丘疹、煩躁不安、睡眠質量差等。
小兒濕疹與遺傳、接觸易敏物質等因素有關,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其癥狀也各不相同。在急性期,孩子會有大量的丘疹、水皰、瘙癢等癥狀,如寶寶抓破皮膚可表現為糜爛面、漿液性滲出。亞急性期會出現小丘疹、白色鱗屑、結痂等癥狀,并伴有瘙癢。慢性期的孩子會出現皮膚增厚、色素沉著、鱗屑、陣發性瘙癢等。另外,一些患兒在發病過程中也會出現煩躁不安、睡眠質量差等癥狀。
如果出現這些癥狀,家長要及時帶患兒就醫治療。
手濕疹的表現會根據分期的不同出現差異。
手濕疹好發于指背、指端、掌面以及手背部。急性期可表現為水皰,即小丘皰疹、紅斑;亞急性期可能因水皰破裂產生輕微滲液或結痂;慢性期可表現為紅斑、或表面粗糙、肥厚、角化過度等。藥物可遵醫囑選擇糠酸莫米松軟膏、地奈德軟膏、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等來積極的治療。
濕疹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濕疹。
急性濕疹,癥狀表現得較急,會有滲出液、瘙癢劇烈等表現,隨著時間發展,它會演變成亞急性濕疹,此時滲出較少,同時伴有瘙癢。最后是慢性濕疹,慢性濕疹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轉變而來,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的粗糙肥厚、苔蘚樣的皮膚損害,伴隨瘙癢癥狀,慢性濕疹會出現在手腳、外陰、肛門、大小腿部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