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通常指足癬。一般情況下,老是長足癬可能是反復感染真菌造成的,具體內容如下:
足癬通常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是一種傳染性的皮膚病。如果患者患有足癬,但鞋襪、擦腳布、浴室地面等并沒有及時進行消毒,可能會附著有真菌,患者再次接觸這類物品后,可能會再次出現真菌感染的情況,可能再次誘發足癬,出現老是長足癬的情況。因此,患者應注意對個人物品進行消毒,以免反復感染真菌。此外,患者應在正規的醫療進行護理和清潔,以免細菌滋生腳臭。
懷孕后長腳氣可能是抵抗力下降導致的。
懷孕后長腳氣,與孕婦的體質改變有關。孕期體內激素變化,導致皮膚對真菌的抵抗能力下降,懷孕后腳會比平時容易出汗,所以會導致腳氣的發生。在懷孕后很多孕婦會出現汗液增多,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的情況,這就導致真菌在腳部皮膚上大量繁殖,導致腳氣加重。
建議要保證優質蛋白質、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供給,尤其是應補充足夠的鐵質,如鮮魚、雞蛋、動物肝、瘦肉、大豆制品、乳類、大棗、蓮子、新鮮水果和蔬菜等,以增強抵抗力。
腳氣一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用抗真菌藥物,可以選擇口服藥配合外用藥物綜合治療,平時穿寬松透氣鞋子,不要穿皮鞋,鞋襪每天更換,并在太陽下暴曬,清淡飲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孕婦長腳氣了可以使用外用的藥物治療。
孕婦足癬主要用藥物治療,不推薦口服抗真菌藥物。特別是在妊娠早期,即妊娠第三個月之前,不建議使用藥物治療,局部主要保持清潔和干燥。三個月后,即在妊娠中晚期,可酌情使用短期外用抗真菌軟膏,如克霉唑乳膏,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霜,聯苯芐唑乳霜,特比萘芬乳膏,納替芬酮康唑軟膏等,持續約兩周。同時,注意鞋襪的消毒,經常清洗。
腳脫皮有可能是腳氣,也有可能是皮膚干燥引起的脫皮問題,所以要仔細對比,來進行區別,要是因為腳氣的話,不僅會脫皮,而且會瘙癢、潰爛、惡臭等,而皮膚干燥引起的,會受到表皮細胞壞死,從而出現脫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