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寶寶發燒要根據體溫來判斷治療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1.體溫在38.5℃以上時,可用布洛芬混懸液進行物理治療,再用溫水擦拭,迅速冷卻。2.可以在鼻子上點藥,這樣寶寶的溫度就會降低。如果溫度低于38攝氏度5,不要做特別的治療,要多飲用溫水。平時家長應為患兒提供干凈、舒適的居住環境,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長期保持一種姿勢,患兒可定時活動身體。
小孩有手心腳心熱的表現,通常是因為積食或上火所致,此時父母要留意小孩的進食情況,忌油炸類食品,奶粉不宜過濃,以免加重上火癥狀。
家長可遵醫囑給兒童飲用小兒七星茶顆粒或金銀花顆粒。兒童飲食宜清淡、易消化,應多食新鮮果蔬,同時多飲水。兒童新陳代謝較為旺盛,體內所產生熱量相對較多,因此手腳心熱現象較為普遍。
通常情況下,小孩身體發熱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改善:
發熱可能是細菌、病毒、真菌感染等引起的,在38.5℃以下,無需退燒劑,可用物理方法進行降溫,并以熱水為寶寶擦拭;38.5℃以上的患者可以服用退熱藥物,比如撲熱息痛、兒童安瑞克等,嚴格遵從使用指南,嚴格掌握用量、用法,不可亂吃;如仍有發熱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兒童發燒時要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清淡。
一般情況下,懷孕以后由于基礎體溫會發生變化,比正常情況下升高0.3-0.5度,所以會感覺發熱,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盡管會出現發熱的情況,也建議在孕期注意保暖,不要著涼,以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發燒的情況。如果女性是在懷孕以后,有細菌感染而導致的體溫發熱,這時體溫是在37.5℃以上,需要先進行物理降溫,比如用冷毛巾冷敷額頭,必要時還可以服用小柴胡顆粒。
咳嗽身體發熱,在臨床上是比較多見的,引起的原因不清,可能與受涼、雨淋或勞累以后,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病毒和細菌感染有關系。出現發燒、咳嗽等表現,是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和調節的,同時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氣、花粉、塵螨等的吸入。
晚上失眠身體發熱的治療方法如下:
1、藥物治療:燥熱通常是火,此時可以清火。火較大時,藥物劑量要大。有些火可能并不大,但由于陰液不足,即水少火大,此時清火的力量需適當減小,并且需要加大滋陰的力量。如果陰陽平衡,患者睡眠情況會改善。
2、非藥物治療:如針刺,對于失眠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對于陰虛火亦有較好的調理作用。去火、滋陰的穴位包括神門穴、太溪穴、三陰交穴等,同時去心火、滋腎陰,對于身體燥熱引起的失眠有一定調節作用。